江苏切换
新闻
沪苏同城化:苏州自贸区如何与上海唱好差异化“双城记”
2021
08/26
15:07

原标题:沪苏同城化:苏州自贸区如何与上海唱好差异化“双城记”

上海的GDP加上苏州的GDP,相当于整个东京大都市圈的GDP。上海的产业结构加苏州的产业结构,会成为在国际上非常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

当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要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的同时,苏州自贸片区也在筹划新一轮的改革举措。

8月24日,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举办的“自贸会客厅”活动上,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表示,苏州自贸片区是“双循环”格局的重要节点,下一步片区将深度聚焦企业难点痛点堵点,开展更多首创性制度创新,通过更优的全球资源配置,推动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沪苏同城对于苏州自贸片区来讲是重大的历史机遇,片区将进一步增强与上海的协同发展,积极承接上海的溢出效应,探索差异化的‘双城记’发展模式。”吴庆文说。

“苏州自贸片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来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制度设计,使得制度创新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精准,让企业有更多更强的获得感。” 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林小明表示。

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成立近2年的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共60.15平方公里(含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5.28平方公里),全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扬澄表示,苏州自贸片区向外看要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从中找到政策创新的着力点。向内看则可以深度参与区域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以及“沪苏同城”是当前苏州最大的历史发展机遇。

“接下来希望通过开放协同,苏州工业园区能够和上海的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一起,共同承担改革开放的任务,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孙扬澄说。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正在梳理相关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并通过自己独有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来推进制度创新。

  新加坡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之一,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于2008年10月签署。中新双方又于2020年12月宣布启动升级后续谈判,致力于采用负面清单方式开展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谈判,进一步提升双边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签署更多的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现在的自由贸易协定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8月23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称,下一阶段,要把现有的自由贸易协定,包括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韩国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升级。同时,要加快新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步伐,包括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谈判、中国和海合会以及和以色列、挪威的自贸协定谈判。

“我们正在积极考虑加入CPTPP方面的工作。”王受文说。

孙扬澄表示,通过对RCEP、CPTPP包括中新自贸协定的梳理,苏州工业园区提出了一些制度创新的方向。比如,在国内国际互认方面,要推动人才、职业的互认、重点产业监管的互认。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上,希望能够在医药卫生服务、生物资源研发方面开展更多的中新合作。在电信服务、金融服务、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进一步降低对外资股比、资本金的要求。希望能进一步降低货物贸易的通关时间,允许企业开展更多的高附加值服务比如跨境研发。在研发领域,苏州自贸片区则是要在对标高水准经贸规则的基础上,提供更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保障。

“在人才、资金和数据的跨境流通方面,苏州自贸片区希望在最前沿的要素上给予企业更加有竞争力的环境。”孙扬澄说,希望和企业一起共同进行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研究,找准发力点,共同争取企业叫好的创新成果。

沪苏同城推动制度创新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出,同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加强分工协作,突破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产品、形成一批中国标准。依托长三角产业集群优势,建立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孵化基地。

孙扬澄说,浦东打造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引领区,也能为苏州工业园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改革创新、建设一流的高科技园区、一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城市新中心,再次提供历史性新机遇。

“上海的GDP加上苏州的GDP,相当于整个东京大都市圈的GDP。上海的产业结构加苏州的产业结构,会成为在国际上非常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孙扬澄说。

如何实现沪苏在制度创新上的对接进而实现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打造?“我们各个部门进行了一些梳理,列出了清单。” 孙扬澄说。

比如,在互联互通上,希望推进上海机场和上海港国际口岸功能进一步向苏州工业园区更实质性前置,并实施更高效的法定监管协同;在治理协同上,希望把苏州工业园区和上海的“一网通办”“一网通管”平台对接,上海城市航站楼和数字货站功能能够在苏州工业园区落地。

设立两年来,苏州自贸片区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100余项。但在当天的“自贸会客厅”上,诸多同时在上海、苏州布局的跨国企业提出了进一步需求。

再鼎医药首席商务兼大中华区总裁梁怡表示,生物医药行业核心的研发枢纽是医院,但苏州的医疗研发资源与上海有距离。未来,苏州与上海能否打破界限,让上海优秀的医疗研发资源辐射苏州,从而让沪苏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迈向更高的台阶。

强生有限公司副总裁阙非也提出,苏州可以利用自己的公立医院资源,把上海的一些临床试验放到苏州来做。

由于苏州工业园区90%以上的货物都是通过上海进出口,丹纳赫集团中国区副总裁韦春艳表示,希望能够加强沪苏海关的协调。

微软中国公司政府事务总监杨宁则表示,希望在符合监管的前提下,实现数据跨境流动的便利。微软在华运营的云服务,因为监管政策的要求,导致一些新的业务在华无法落地。

在产业协同对接上,孙扬澄说,相关产业部门已经开始动作。在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苏州要和上海强大的科创中心实现对接。“有些0~1在上海完成,在苏州实现从1~10,到100。”

以生物医药为例,通过率先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试点,实现生物制品分段生产等政策突破,建立特殊物品风评中心,苏州工业园区已经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1800家,创新型龙头企业数量、创新型人才规模、获批生物创新药临床批件数量、生物大分子药物总产能、企业融资总额五项指标均占全国20%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