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江苏海州开发区为推动开发区转型提升,选准路子,找准方法,优化布局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依托区位优势,培育产业优势,全方位展开招商引资,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优化布局结构。抢抓新一轮区划调整机遇,科学谋划扩容提升、布局调整、资源整合。围绕郁洲路、朐凤路等中心区域抓凸显特色产业优势。倾力推动鹰游、天明、黄海、远洋、美步等企业加快发展,迅速做大做强。推动维德、天晴等在手重大项目尽快落户投产,形成新的增长点。围绕新建路、瀛洲路、振兴路开拓现代服务业。搞好连云港科技创意产业中心建设,打造现代服务业“孵化器”。抓住市区南扩契机搞好金融、餐饮、物流、汽车交易等产业拓展。围绕功能提升,科学谋划、适度超前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开发区与市区基础设施的无缝对接,通过市场运作搞好水、电、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为落实“园当城建”战略奠定硬件基础。
优化产业结构。根据现有产业分布状况,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按照主导产业集聚化的要求,不断提升发展质态。一是加快建设连云港科技创意产业中心项目,按照“占领高地、扩大应用”的原则,打造当地现代服务新型业态的标杆。二是培育壮大以装备制造等为重点的特色项目,加强企业间的错位竞争、有机融合,打通产业链、提升竞争力。三是做强电子产业,加快推进高端化。以提高高端产品比重和研发能力为目标,按照产品高档化、特色化要求,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不断向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四是打响新能源品牌化。引导维德等企业以科技和品牌为后盾,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更加注重产业集聚与市场营销的协调发展,形成产销联动、国内外市场联动的发展态势。五是培育新医药基地,打造南市区新医药航母的旗舰项目。
优化企业结构。分类指导各类别企业发展,催生一批优质企业。一方面,根据发展规模分类指导。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引导黄海、鹰游、天明等支柱企业保持有效投入的持续性,尽快实现生产能力最大化,形成8个左右10亿级以上龙头型企业;力促中鹏、庆鸿等一批科技型、高成长性企业依托科技优势、产品优势,实现发展再提速,形成3个左右8亿元级企业;加快鹰游、天福莱等为代表的传统骨干企业转型升级,形成不少于5个5亿元级企业。另一方面,根据发展质态分类指导。对大而优、大而强的龙头型企业,在“引”字上做文章,通过引导其招才引智、强强联合、资本运作、经营品牌,不断壮大总体实力、市场竞争力和财政贡献率;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小而新的成长性企业,在“扶”字上下功夫,通过对口服务、政策扶持、科技支撑,推动其迅速成长,切实提高投资回报率;对一些已有一定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转”字上动脑筋,帮助企业转变发展思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力促产业尽快升级换代;对一些“夕阳”企业,在“退”字上想办法,依法综合运用各种措施,使其腾出空间给其它企业发展。
优化技术结构。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企业真正成为创新活动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力争每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投入比重、企业研发人员专利申请数保持15%以上的增速。充分发挥天明、黄海等企业在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加快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型骨干企业。推进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坚持挖掘企业自身研发潜力和发挥高等院校研发优势并重,加大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力度,实现科研项目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推动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和联合攻关,打造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优势行业、特色产业,使开发区真正成为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的集聚区。
优化项目结构。加快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现状、资源与能源条件,以主导产业、发展空间、功能区块、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及生态保护为主要内容,科学编制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目标。积极引进“高大新”项目。全面评估项目的质态与成长性,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锁定先进制造业,瞄准产业密集区,推进产业招商、科技招商,引进发展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带动性强的项目,推动开发区资源的最佳配置和优化利用。大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引进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着力提高技术因素在价值增值中的比例,尽快形成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