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江苏海州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生态基础优势和先行先试优势,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理念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低碳产业、碳汇景观、低碳生产等多个方面积极探索工业园和主城区相结合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朝着低碳生态示范园区阔步迈进。
一是高位指导园区规划,倡导“低碳理念”。多年来,园区积极朝着“都市产业示范园”以及“居住、公共配套完善的工贸园区”的目标发展,围绕都市环保型园区发展定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高端化道路,不遗余力打造“环保型都市工业园区”,努力实践“园当城建”的科学构想。
年初,园区借鉴世界城市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与南京大学共同制定了发展总体规划和多项专业规划,紧凑有序地布局园区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全方位融入了“功能分区”、“项目分类”、“产业引导”、“清洁能源”、“废污控制”、“景观绿化”等生态环保理念,为发展绿色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园区在招引项目时,严格按照低碳经济和生态环保理念,仅今年一季度就拒绝了十多个“反低碳”项目进区,目前园区80多家企业没有一家化工项目。
二是力推产业创新转型,发展“低碳产业”。以园区转型升级为契机,按照增加碳汇减少碳源的原则,积极引入低能耗、低排放产业,使园区产业结构向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方向发展,形成初具规模的低碳产业格局。
首先是瞄准“园当城建”,力扶商贸产业。现代服务业框架已经拉开,南北呼应的汽车4S城、逆势崛起的兴隆国际商贸广场,以及围绕振兴路、新建东路规划建设的现代服务业,将涵盖物流、金融、信息、研发、接待等城市化必须的所有要素。
其次是瞄准“新兴行业”,做优旗舰项目。重点打造以维德硅材料、东鼎实业、天常复合材料等高新企业为增长极的“三新”集聚板块,在园区新型产业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年底争取天晴医药一期、中鹏电子二期、天常复合材料二期等项目全部建成投产。
最后是瞄准“总部经济”,打造示范精品。连云港科技创意产业中心借创意产业“东风”,采用“筑巢引凤”和“为凤筑巢”相结合的方式,引入高科技、高附加值、综合服务性强、无污染项目和科技孵化项目,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充分扮演“生态办公头等舱”的低碳角色。
三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倡导“低碳生产”。首先是鼓励企业通过工艺改善和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综合能耗,逐步改变能源利用模式。重点发展使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改善园区能源利用结构。其次是狠抓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全力在拓展环境内涵上求突破。园区建立和实施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近10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认证,推动产业无害化、绿色化和生态化。开发区管委会也于去年7月份顺利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专家组的年度审核。最后是依托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鹰游纺机、飞雁毛毯、丰达电子和美高楼梯等近10家企业申报了技改项目。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中鹏电子拆除锅炉使用新海电厂集中供热,这是继蕴之宝、汇森等多家企业拆除锅炉后园区在“低碳生产”大道上的又一次障碍清除。
四是植入绿色生态理念,塑造“碳汇景观”。多年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海州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七横三纵”的道路、给排水网络格局,保证了园区“七通一平”。今年在累计投入3500万元完成657亩绿化面积的基础上,将追加投入500万元,实施总面积450亩的绿化工程,对道路绿化、绿色生态园建设及厂区绿化进行全方位“补绿”;另一方面,园区借全市“四城同创”创建契机,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对许庄和范庄村进行环境专项整治活动,改善村容村貌。同时保证两村绿化年年要达标,造林年年有突破。另外,2008年以来围绕小海文化打造了总投入800万元、占地60亩的小海公园项目,这一集观光休闲、游乐健身及商务会谈等功能于一身的大型工业绿园,不仅是园区环境的特色牌,未来新城发展的休闲地标,更是园区“碳汇”景观的典范之作。
五是加大环境设施建设,夯实“低碳根基”。加大绿色能源基础设施的投入和使用,不断提高园区环境改善、处理能力。目前园区铺设污水管网(一期工程)公里5000公里,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中转站1座。污水管网二期工程包括6300米的园区污水管道建设和二座污水提升泵站的建设,预计总投资2550万元,年底完工,届时将对龙尾河、玉带河、妇联河的水质保护以及片区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去年12月启动的总投资为3707万元的龙尾河(海州经济开发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包括河道换水、河道清淤景观绿化与水土保持等七大工程,突出一个“水”字,强化一个“绿”字,体现一个“美”字,核心是做“水”的文章,处处彰显“低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