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切换
新闻
苏州市相城区商务局
2013
01/31
22:09

相城区位于苏州大市中心,东依阳澄湖和昆山,西衔太湖,北接无锡和常熟,南临苏州古城区、工业园区和高新区。相城区是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交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拥有14个高速出入口,京沪高铁、沪宁城铁均在相城设站。相城区文化底蕴浓厚,孕育出了陆逊、陆贽、姚广孝、沈周、文徵明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还形成了以“御窑金砖”为代表等“相城十绝”文化遗产。相城区,拥有阳澄湖水面的三分之二,水产资源丰富,其中:阳澄湖大闸蟹驰名海内外。

经济综合经济

十一五”时期,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年均增长17%、26.7%和11%。与2005年相比,期末工业总产值增长1.7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现代农业示范区面积达6.5万亩。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8家、高新技术产品103个;共授权专利3200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各11个。

新建改建道路500公里,形成“九纵九横两联一环”城乡区域路网。中心商贸城、漕湖产业园、高铁新城、阳澄湖度假区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加速推进,各镇(街道)新镇区建设各具特色。新建市民服务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新建各类住宅1600多万平方米。全区基本实现公交“路路通”、“村村通”。

新、改、扩建各类学校21所,新增省优质幼儿园9所,独立建制小学和初中全部建成市级教育现代化学校,建成四星级高中2所。新、改、扩建医院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54个。获得“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服务示范区”称号。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低水平。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区”和“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称号。新组建社区服务中心15个,成功创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区”。

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完成了区、镇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原黄埭、东桥两镇合并设立黄埭镇;设立北桥街道办事处;成立了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组建了区属十大国有公司。启动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所有行政村完成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新增上市公司1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4家,设立了“相城基金”。累计引进外资项目430个、实际到帐15.7亿美元。累计净增私营企业5200多家、个体工商户9800多户,净增注册资本266亿元。

这五年,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险覆盖率超过95%;28.7万农民纳入被征地农民保障体系;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医保三年接轨工作有序推进。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被征地农民保养金等社会保障待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本地失业人员和被征地劳动力实现就业3.4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2010年,区政府按照区委二届九次全会提出的“三争”工作总要求,主动应对宏观经济的新变化,坚定不移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千方百计惠民生、保稳定、创和谐,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句号。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亿元,同比增长19%;全口径财政收入120亿元,增长32.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亿元,增长3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万元,分别增长11%和12%。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总产值跃上千亿大关,达到1030亿元,增长20.5%。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增加37家,江南高纤集团迈进百亿级企业行列。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拥有“8+1”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69家,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8.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8%。服务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51亿元,增长22%。望亭国际物流园越海全球、盐云实业等重点物流项目加快推进;成功举办了“中国·苏州美食节”、“阳澄湖旅游节”、“世博会相城主题周”等重大活动,创建国家3A级景区1个,阳澄湖旅游集散中心被列入省级自驾游基地,全区接待游客260万人次;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4%和27%;销售商品房80万平方米;新增区域总部6家、制造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企业10家;苏州珠宝国际交易中心顺利开业。现代农业取得新进展。新增示范区1.2万亩,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新增绿色食品12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增长12%和18%;成功举办“海峡两岸农业博览会”。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开展以创新载体建设、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引进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年”活动。全区科技孵化器面积达18万平方米,相城科技创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新建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3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3个。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企业技术中心2个。新增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各9个。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7个。授权专利1250件。推进品牌强区战略,新增省著名商标3个、省名牌产品2个,市知名商标4个、市名牌产品20个。组织开展“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相城分会场活动,赴清华大学举办英才招聘会,启动了“科技镇长团”工作。[2]

现代农业

着力推进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市级现代农业规模化示范区荷塘月色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二期、望亭虞河蔬菜示范区二期、迎湖优质水稻示范区及区级阳澄湖消泾高效渔业示范区二期等四大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荷塘月色二期占地3000亩,今年已投资6000余万元,以莲花为主题的多个小岛以及荷诗长堤已基本建成,相应配套水利设施也已基本到位。已建成观景台、候车亭、涵洞、木栈道、亲水木平台等多个配套设施项目,游览车、荡舟、荷文化长廊、茶楼、餐厅等已对游客开放。与东山御封茶厂已成功合作开发了具有国家专利的荷叶茶,延伸了产业链。申报省级湿地公园取得成功。自去年10月以来,已成功举办了菊花展、小荷夏令营、百名儿童画荷大赛、世界休闲小姐巡游、中日青少年围棋友谊赛,以及采莲节等多项重大活动,影响日益广泛。望亭虞河蔬菜示范区二期今年投入建设资金500万元,新建设施大棚200亩,其中新建钢管大棚175只、高档连栋大棚3只、3600M2,并建有自动喷滴灌、泵房、电力、道路沟渠等配套设施。示范区获无公害农产品14个、绿色食品9个,产品已成功打入欧尚、家乐福、园区湖东及贵都邻里中心等,优质的农产品得到了广大市民和消费者的普遍好评。预计,今年示范区亩均效益5000元以上,股农人均增收1500元。望亭迎湖优质水稻示范区连片面积1千余亩,新增投资600余万元,填平鱼池125亩,新建沟渠5500米,改造机房泵站1只,铺设水泥路面5700米、道渣路700米,添置乘座式、手扶式插秧机各二台。成立苏州迎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注册“金香溢”商标。今年小麦平均单产350公斤、较大面积增产23%。无纺布育秧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取得成功。水稻机插秧得到推广。示范区全部种植常优1号水稻良种,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预计水稻单产650公斤以上,较大面积增产10%,亩均效益617元。该示范区已被定为永久性示范区,并努力朝着有机农业的目标迈进。阳澄湖消泾高效渔业示范区二期投资200万元,整治土方3500立方米,整改鱼池200亩,铺设进排分离配套水系1000米,扩容400KVA电力设施,新建一级净化池30亩、二级净化池45亩,新增微管增氧设施面积250亩。阿科曼生物膜净化水循环利用试验获得成功并进入实用阶段,实现了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及内循环水资源的节能利用。高效设施农业稳步发展。全区新增高效农业(渔业)面积1.2万亩。新增设施农业3055亩。新增钢管大棚700亩、防虫网500亩。目前,全区拥有省、市、区、镇四级现代农业规模化示范区14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3个、区级4个、镇级6个,已建成总规模47585亩,涉及粮食、特种水产、蔬菜园艺、休闲观光产业,形成了四级示范区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示范、辐射、带动、增收作用已日益显现。养殖水净化实验、水稻有机种植试验、畜禽粪便造粒综合利用实验均获成功,得到了省、市的肯定和推广。

3、观光农业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壮大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业旅游业。配合生态园、盛泽湖度假区、太平街道、阳澄湖镇加快推进苏州中国花卉植物园、盛泽荡月季园、葫芦岛芙蓉园及阳澄湖生态观光建设。花卉植物园已于2008年3月初开园,并被苏州青旅选为苏州首条生态旅游专线,吸引了成群结队的市内外踏春游客。盛泽荡月季园占地800亩,投资8000万,建成了苏州市目前规模最大的、以月季为主题的专类公园。太平葫芦岛芙蓉园一期工程400亩已基本建成并于2008年8月对外开放。莲花岛生态码头、清水生态农庄、生态清水岸等相继建成并营业。首条旅游专线“相城旅游直通车”已于3月8日成功开通,阳澄湖莲花岛原生态游乡村旅游线路已于5月1日正式推出,主要农业旅游景点已开通直达公交线路,加快推进了休闲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全区共接待八方游客300余万人次、经营收入15.9亿元(其中珍珠饰品销售收入13.85亿元)、解决就业1775人、带动就业9270人。

4、粮油生产和粮食安全

全力抓好粮油收购工作,全面落实水稻价外补贴政策。全区入库小麦137万公斤、油菜籽80万公斤,预计晚粳稻谷入库数量391.4万公斤。巩固完善粮食安全“311”保障体系,做好粮食供应安全和仓储安全工作,确保了市下达的1100万公斤地方储备粮规模足额到位。全年落实应急储备成品粮106万公斤、成品油脂19.5万公斤,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放心粮油店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全区基本实现了放心粮油店全覆盖。做好粮食资产安全工作。狠抓责任落实,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好粮企改制遗留善后工作。全力抓好大面积粮油生产。全区粮油种植面积7.412万亩次。其中小麦面积2.34万亩,单产284.8公斤、总产6665吨;油菜面积5850亩,单产126.9公斤、总产742吨;水稻面积4.487万亩,其中杂交稻1.1万亩,继续实施水稻良种补贴项目和统一供种,主推常优1号和嘉33二个品种。全区供应水稻良种29.8万斤,受益农户1.5万户,良种覆盖率98%。水稻平均单产575公斤,总产2.6万吨。全面落实水稻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全区累计发放补贴资金595.34万元。全面推行水稻农业保险,农保覆盖面率达100%。蔬菜生产稳步发展。全区常年菜地面积1.6万亩,季节性菜地0.4万亩,间套种面积0.45万亩。全年蔬菜播种面积3.78万亩次,总产量6.2万吨,单产1643公斤,总产值7890万元,亩均产值2088元,亩均效益1280余元。

5、水产

全区水产养殖面积7.63万亩,同比调减3.12万亩。其中湖泊2.7万亩,池塘4.48万亩,河沟养殖为0.45万亩。常规水产品养殖面积2.38万亩,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5.25万亩、占比68.8%。放养鱼种355.35万公斤。其中仔口122.45万公斤、占放养量的34.5%,斤两232.9万公斤、占65.5%。全区繁育各类水产苗种14.1亿尾,同比减少4.7亿尾,其中常规鱼苗种8.2亿尾,特种水产苗种5.9亿尾,全年水产品生产量2.03万吨,产值4.831亿元,水产品交易量6704吨,交易额15.32亿元,其中珍珠市场的珠宝交易量为900吨,交易额为13.2亿元,鱼、虾、蟹交易量为5804吨,交易额2.12亿元。全区新增高效渔业面积0.6万亩,新增省级水产良种繁育场1家。水产养殖布局与结构进一步优化;水产二、三产业不断拓展,现代渔业发展迅速,经济份额明显上升;水产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科技与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开展渔业执法监督,规范渔业市场秩序。加快实施省级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连片池塘水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工程、池塘虾蟹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工程及国家公益项目优质蟹种规模化繁育与养殖示范工程,加快推进渔业科技进步。

6、畜牧

抓好畜牧生产,丰富市场供应。全年出栏肉猪10.2万头、家禽40万羽,猪肉产量8000吨、禽肉产量480吨、禽蛋产量620吨、牛奶产量31200吨,丰富了市场供应。全区生猪存栏6.6万头、家禽存栏14.36万羽,现有奶牛7683头。生猪、家禽、奶牛等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87%、80%和96%。抓好国家级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全区4500头成年母牛的良种化推广和应用工作,进一步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加快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建设,2家养殖场成为省级标准化规模场建设项目单位。加强动物防疫和疫病监测,推进建设质量安全年活动。按照农业部、省、市“千方百计保证春节、二会、奥运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期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不发生畜产品安全事件”的指示精神,加快建设质量安全年活动。全区完成免疫注射禽流感51.1万羽次、新城疫52.5万羽次、猪口蹄疫32.64万头次、猪蓝耳病27.6万头次、猪瘟35.34万头次、牛双价疫2.4万头次,防疫密度达100%,确保了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100%。强化动物检疫。完成生猪产地检疫10.3万头、屠宰检疫11.6万头,检疫率100%。生猪瘦肉精检测5723批次、15761头份,抽检比例达10.2%。保障了肉食品安全。做好奶牛“两病”监测。共检测奶牛6400余头,检测到阳性奶牛340头,全部实行无害化处理。主动应对“三鹿奶粉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切实加大对生鲜牛奶生产收购、畜牧业投入品的检查和监管力度,强化对生鲜牛奶及其奶制品的检测力度,有效解决奶农卖奶难的问题,维护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奶农利益。加快推进兽药经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1家企业通过省兽药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

苏州市相城区商务局

联系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采莲路1122号采莲大厦13-14F。

联系方式:0512-66183513

传真号码:0512-66836063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