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切换
新闻
扬州化学工业园区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绿色园区
2013
02/02
12:25

2003年10月,扬州、仪征两级党委、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推进沿江开发、打造宁扬化工产业带的战略部署,市、县联动,规划建设了扬州化学工业园区。2006年5月,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省级扬州化工园区,成为江苏省当时两家专业化工园区之一。

一、一座大型石化产业基地正在扬子江畔迅速崛起

开发建设9年来,扬州化工园区紧紧围绕打造千亿元绿色石化产业集群的奋斗目标,重点推进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安全环保、管理服务等五个“一体化”,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规划体系日益健全。先后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生态规划,以及绿地建设、消防安全等一系列专项规划,有力保障了园区科学有序地开发建设。二是配套功能不断完善。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近50亿元,建成了公共液体化工码头、污水处理及管网、固废处理、公共管廊、热电联供、消防安全、大气监测等公用基础设施以及一批路网工程,切实增强了重大项目承载能力。三是产业集聚步伐加快。截至目前,累计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5亿美元,民资注册资本50亿元。台湾远东新世纪、东联化学、长春化学、大连化工、香港建滔集团、日本东丽、住友精化、大洋日酸、韩国锦湖化学、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化国际、江苏优士化学、江苏瑞祥化工、辽宁奥克化学等一批境内外知名石化企业相继落户;累计建成储罐286万立方米,获批保税储罐50万立方米,总罐容位居江苏沿江各港口第一。园区已初步构建起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石化物流四大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和“江苏扬州新材料产业园”。四是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11年,实现全部工业产值260亿元、财政总收入7.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5亿元,分别增长30%、20%和22%;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完成自营出口总额1.8亿美元,增长37.5%。今年1-8月份,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6.5亿元,增长26.8%,增幅位列扬州第一。实际利用外资1.45亿美元,新增民资注册资本实际到帐13亿元。

二、始终坚守安全环保第一生命线

近年来,立足工作实际,扬州化工园区确立了“突出一个中心,坚守三条线”,即“突出项目建设中心,坚守安全环保生命线、载体建设保障线、民生工程幸福线”的工作思路,始终坚持安全环保优先,着力提升安全环保工作水平,全面推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安全环保理念不断深化。开发初期,化工园区就提出,安全环保是化工园区的第一生命线,确立了安全环保优先、链式招商、循环经济、绿色发展“四大理念”,在全省率先编制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获得省环保厅批准。2011年,园区结合总体规划、产业规划修编,编制了产业规划环评,通过完善规划,导入绿色化工理念,推动产业升级。同时,立足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未来一个阶段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措施。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园区企业十分重视安全环保工作,涌现了一批重视责任关怀、舍得加大投入的典型。大连化工作为落户园区的第一家外资企业,其“企业标准应高于国家标准”的管理理念不仅得到了时任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的高度评价,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方顺粮油积极引进先进工艺,虽然每月增加成本2万多元,但有效解决了异味问题;实友化工针对生产初期废水个别指标超标接管问题,投资2000万元升级改造,实现了达标排放;亚东石化虽然去年建成投产,但以其高标准、现代化的建设水平,成为全区标杆型企业。目前,安全环保生命线,不仅已经成为共识,也成为全区上下的共同实践。

(二)安全环保设施不断完善。公共安全环保基础设施日益健全。通过公共财政重点保障和市场化运作,逐年加大投入力度。扬州市应急灭火救援中心设在区内,同时建有4支直属消防队。青山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于2008年投运,总投资1.1亿元的二期工程2011年10月建成,日处理能力达4万吨,总投资4.8亿元的三期工程正加紧报批,建成后日处理污水能力将达到10万吨。累计投资3400多万元建成的污水收集管网达40多公里,现有企业污水100%接管集中处理,近期待开发地块污水管道亦已完成预埋。东晟固废焚烧处理中心一期工程已经建成,年处理危险化工废物6000吨,总投资8000万元的二期扩建工程正抓紧报批。总投资1.4亿元、总库容40万m3的杰嘉工业固废处置中心一期工程正加紧推进。空气自动监测站于2009年投入使用,实时监测大气环境质量和特征污染物浓度,2011年进行改造升级,增加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PM2.5三种常规因子监测。总投资1.1亿元的安全环保综合应急平台工程正加紧建设。政府企业共建消防站工作也正全力推进。企业环保投入逐步加大。大连化工、实友化工、瑞祥化工、优士化学等重点企业安全环保投入均在亿元以上,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健全,“三废”治理能力逐步提高。生态建设成效明显,2006年,化工园区委托南京农业大学编制了绿地建设规划,广泛建设绿色通道、绿色走廊和生态景观林带。近年累计投资1600万元建成胥浦河西150米绿化防护林带、沿江高等级公路等道路绿化带和化工园区与六合之间的绿化防护林带,新增绿化面积120万平方米。

(三)安全环保机制不断健全。重点建立健全 “四大机制”。一是项目准入制。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园区产业规划,严把项目准入门槛,从项目建设源头上把好安全环保关。2011年出台《入园项目管理办法》,明确提出高于省级开发区的项目投资体量、投资强度、投资密度要求,坚决杜绝外地整治转移项目进入园区。二是专家预审制,建立了涵盖产业政策、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生产工艺和科技水平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库,所有拟入园项目必须通过专家评审。2011年,共计召开4次专家预评审会,对45个项目进行评审,否决36个,总投资达100亿元,预审通过率仅为20%。三是公众参与制,积极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所有入园建设项目均进行2次公示,严格落实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于公众较为敏感的项目,均召开公众听证会。建立安全环保公众监督员制度,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公众监督员走进园区、走进企业、走进车间开展监督。经常邀请地方人大、政协走进园区,主动接受监督。四是预警应急制,不断完善以安全环保事故应急预案、应急专家库、应急队伍和应急装备物资为主要内容的应急体系建设。每年多次组织开展园区、企业两个层面的事故应急演练,有效增强了风险防范和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结合安全环保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园区加快了重大环保危险源应急平台建设,与企业有关平台紧密衔接,积极打造“感知环保”应用工程。

(四)安全环保监管不断加强。健全监管队伍。加强了专家队伍、执法队伍和企业队伍三支队伍建设。2011年,组建起有10人编制的仪征市环保局化工园区环保监察大队,加强了执法力量;分别成立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协会、消防协会和环境科学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完善监管机制。2011年以来,园区健全完善了化工园区、仪征环保局联席会办制,实施环保局负责人挂钩企业负责制、分片包干制和驻厂环保特派员制,实现了企业监管全过程、全覆盖。积极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推进“一企一档”、“一企一策”、“一企一管”管理模式,增强了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严格执法检查。提高监管频次,重点化工企业每月检查2次以上、其他企业每月检查不低于1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格监管标准,企业污染物排放执行国家最严格标准,恶臭排放浓度实行高于国家标准的限值。强化执法监管,对发现的问题,采取责任到人、驻厂督查方式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对违规违法行为,一律采取“零容忍”态度,依法予以惩处。

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有力促进了园区安全环保平稳向好态势,近年来均未发生重大安全环保事故。2011年,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工作荣获扬州市目标管理优秀单位一等奖;环保指数在江苏省125家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列第20位。

三、全面加快建设绿色化工园区

日前,扬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提升扬州化学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的意见》。化工园区正以绿色环保发展为主线,以新加坡化工园区等世界一流化工园区为学习标杆,按照“链式集聚、循环发展、绿色增长、创新驱动”的原则,推动化工园区增长方式向投资、创新驱动并重转变,产业结构向绿色化工与节能环保产业为主转变,生态环境建设向生态环保倒逼转型提升转变,努力将化工园区建设成为沿江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同步的先导区、示范区。

一是高点定位提升安全环保水平。发展方向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巩固烯烃芳烃产业,不断壮大高端精细化工产业,着力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稳步推进石化物流产业,逐步建成产业集聚明显、产业特色突出、产业水平高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石化产业基地,“十二五”期末,成为中国大型石化企业集聚地、石化产品集散地、宁扬化工产业带的重要组团,努力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绿色化工高端产业基地。发展目标上,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2.7%;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单位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削减量及综合能耗等环境友好指标全面完成上级下达指标,绿化覆盖率达 22%,在 2014 年创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基础上,争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二是创新思路改进安全环保本质。坚持链式集聚。积极做大下游、挺进中游、突破上游,严把产业门槛,优化产品项目布局,加快形成以基地型项目为龙头,以产业链上下游项目为支撑,产品衔接、物料平衡、相对封闭循环的一体化产业集群,为推动绿色发展奠定产业基础。积极规划建设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等优势产业“园中园”。坚持循环发展。推动优势企业向下游、高端集聚延伸,实施资源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使区内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实现资源、产业、环境可持续发展。坚持绿色增长。按照产业存量减碳化、增量低碳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工艺水平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的优势产业链和绿色生态型项目。坚持创新驱动。突出低碳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着力实施高端人才集聚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与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创成省科技产业园。

三是实化措施推进安全环保工作。优化总体规划布局,整合各类资源。调整优化项目建设范围,全面推进产业布局重心西移,规划建设沿山、沿河、沿路绿化隔离带以及青山镇生态人居示范区、浦西及万年集中居住区。园区边界与居住区之间设置不少于500米宽的隔离带,适当设置绿化带。从严项目准入机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化工项目,从源头把好绿色发展关。所有入园项目均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化工园区产业规划、项目入园标准、安全环保等要求。新建(含异地搬迁)化工项目投资额不得低于1亿元(不含土地费用、不得分期投入)。新建内资项目必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外资项目必须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有企业严格按照安全环保要求进行改造升级,对不符合化工园区发展定位、不具备改造条件、问题突出且难以解决的企业,依法予以关停搬迁。更加突出监督管理。坚持“铁腕治污”,加强环保风险预警、应急保障体系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废水集中处理率、集中供热率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均达 100%,严格工业废气无组织排放控制与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减排。编制园区安全生产规划,定期开展区域安全评估。成立园区公安消防大队、安全生产监察大队,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全面落实节能措施。按照“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要求推进循环化改造,构建产业生态链。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建设一批环境友好型示范企业。加快建设节能管理中心,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分期淘汰现有分散的燃煤供热点,实施分片区集中供热。积极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