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切换
产业园区
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
编号:IDD-401
  • 物业类型
    标准化厂房
  • 主导产业
    节能环保
  • 项目地址 江苏-无锡市-宜兴市环科园新城路250号
招商热线
010-8461 1891
在线预约
基本信息 如需了解更多园区信息,您可致电或在线咨询
成本价格
配套设施

供水

供电

天然气

供暖

网络

装修

消防

电梯

空调

宿舍

食堂

车位

项目详情

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成立于1992年,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 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共同管理和支持”的单位,她的建设与管理被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发展计划》。园区首期开发面积7.8平方公里(二次规划20平方公里),目前已有来自欧美、港台、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入园投资兴业,设有140多家外资企业。园区主要以环保、电子、机械、生物医药、纺织化纤等产业主,已成为宜兴重要出口加工基地。

2007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45亿元, 增长10%;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增长15%;GDP 65亿元,增长8%;财政收入8亿元,增长32%;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增长6.2%。

宜兴自古就有“阳羡山水甲江南”的美誉,境内山水交融,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素以“陶的古都、洞的世 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闻名于世,是国家 级太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城区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到48%,空气质量常年优良,山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园中,江南水城风韵独特,是长三角地区著 名的山水城市、生态城市和蕞佳人居城市之一。市内高 档酒店、大型购物广场、高等级综合医院、全国重点学校、高 档住宅区、大型娱乐城、大型主题公园、高 档餐饮场所、韩式料理、欧式酒吧等一应俱全。宜兴民风纯朴、社会治安稳定,是全国先进治安县市。

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作为中国目前唯 一以发展环保产业为主的国家 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九五”、“十五”两个多阶段的艰苦创业,总体发展情况基本良好。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进行二次创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加快环科新城的建设发展步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分析未来发展的内外环境与基础条件,科学制定和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部署好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对环科园实现由滞后发展走向全面振兴至关重要。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原则

1、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环保产业园、科技创新园、循环经济园”为总体目标,突出环保产业特色,强化产业集聚效应,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创新活力和发展实力,提高产业聚集、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实现科技部要求的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五个转变”,促进环科园完成新使命,实现新跨越,使宜兴环科园真正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环保产业基地和环保产品的名城。
2、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加快形成集环保设计、生产制造、贸易服务等产业集群,建成环保产业特色鲜明、相关产业聚集程度高、设施完善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环保产业主题园区和环保产品基地;成为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友好的先行示范窗口;成为融激励创业、适宜人居、景观休闲、现代商务为一体的功能新区。
--经济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确保技工贸总收入年均递增30%;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25%;实际利用外资年均递增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5%。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万美元。
——产业发展目标
形成以环保产业为主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高新技术为主导,环保制造业和环保服务业为支撑,电子与电气等其它配套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为两翼的产业格局。
建成环保产业园,发展壮大环保药剂研发生产基地、环保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水处理技术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设备研发制造基地等“四大基地”,重点发展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和环境监测仪器仪表“两大领域”。引进50家国际国内知名环保企业入园发展,培育20家销售超亿元的规模环保企业。
现代服务业围绕环保产业,重点打造环保科技创新研发、环保产品技术和设备交流交易、环保产业投融资平台等。
--产业结构目标
环保产业产值占55%,非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占25%,服务业占20%。
——技术创新目标
至2010年末,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5%。科技活动人员占职工总数提高到20%,形成一支层次明晰、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以及熟练的职业技术工人和众多从事管理、经营和中介服务的企业家群体。
——居民生活目标
至2010年末,农民平均年收入达1.5万元,职工年平均收入达3万元。
——环科新城规划建设目标
目前,国务院批准的新长铁路以东的4平方公里已基本建成,根据2006年4月国家科技部批准的“二次创业”规划向西拓展至锡宜高速公路,形成11平方公里的“二次创业区”。而后,根据发展需要及环科新城概念规划,继续向西拓展,形成83平方公里总体规划面积。至“十一五”期末,基本形成环科新城雏形。
在11平方公里的“二次创业区”范围内,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及条件成熟程度,将部分区域调整为城市建设用地,逐步进行新城建设。完成绿园路、新城路等园区主干道路的路面黑色化,进一步完善景观改造和建设。完成民房拆迁40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50万平方米。
在锡宜高速以西拓展区范围内打通“一纵二横”主干道路,完成道路建设总里程20公里。完成民房拆迁50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50万平方米。首期启动区5平方公里范围内,基础设施配套标准达到“七通一平”。
——创新体系建设目标:
构筑六大公共支撑平台,即知识创新平台、技术研发平台、创业孵化平台、中介服务平台、开放创新平台和投融资平台。
到2010年,建成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形成高新技术产品中试基地3个以上。创建成功国家 级环保科技创业中心,建成宜兴环保科技创新创业园、南京大学无锡环境技术研究院、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国宜兴环保数码港。
3、主要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战略:始终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园区发展的根本动力。重视观念创新的先导作用,大力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夯实体制创新的基础地位,积极理顺管理体制,深化各项改革,搞活园区机制;突出技术创新的核心作用,积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创新,重点突破产业集群的核心技术研发。
--特色强园战略:把打造环保产业特色作为增强宜兴环科园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建设环保产业高度聚集、自然生态环境优良、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特色科技新城,形成产业规模居国内同行业前列、掌控核心技术的特色集群,拥有享受国家区域优惠政策、政务服务清明高效、产业生态高度关联的特色发展环境。
--开放带动战略:以园区相对优势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全球眼光整合资源,在环保产业、特色集群、社会发展项目等方面向各类资本、人才、技术全方位开放,蕞大限度集聚优势资源加快园区发展。

主要任务

1、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自主创新是宜兴环科园的立园之本,在“十一五”期间,将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积极扶持原始创新,重点鼓励集成创新,全力推进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全面提高创新水平,提高科技型企业的市场外向度和国际化水平,率先在全国建设国内一流的环保科技创新园区。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围绕重点产业目标和产业特点,采取政策引导、平台促进、重点扶持、辐射带动等方法,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健全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的金融投资体系、中介服务体系、信用管理体系、政策扶持体系。进一步促进企业联盟创新,大力实施标准、专利、品牌战略。在基于对产业发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给予重点支持。到“十一五”末,全区研究开发费用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要达到5%以上。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构建并完善环保产业发展所需的公用技术平台;完善和发展包括产权交易在内的区域投融资平台;建立和完善高端人才、高级蓝领交流培训与市场化配置平台。“十一五”期间将创建2家以上国家 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
——扶持孵化器建设。进一步出台促进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政策,鼓励社会特别是大学、研究所和科技企业进入高新区自建联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形成以宜兴环保科技创业中心为主体的孵化器集群,创建国家 级火炬创新创业园。
——支持骨干企业持续创新。每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以上,支持骨干企业参与国家、省各类科技创新计划,促使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创新研发机构,主要在环保产业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形成50家以上具有关键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规模企业。
——完善产学研互动网络。在加强建设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的基础上,深化拓展“7+1”的产学研全面合作,进一步加强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建立“企业-大学-研究所”密切联系制度。开展产学研之间的项目对接活动,组织园内企业选择重大研发项目和研发成果,重点在环保领域部署重大科研和应用示范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带动区内企业按照产业链和技术分工开展研发活动,促进大、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和共同发展。
——创建环保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成立专门的环保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加大对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的宣传引导和扶持力度,推动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提高发明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大力引导环保骨干企业参与环保产品标准制定。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招商引资在宜兴环科园的发展中具有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扩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升级、聚集创新要素、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作用。“十一五”期间将全力开拓招商引资新局面。
根据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进一步调整招商发展战略,实行“内外资并举”的方针,一方面将更加注重优化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另一方面将更大力度引进和扶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财政贡献大的内资规模企业。
在项目标准上,着力提高环保和用地两道门槛,追求税收和就业两大目标,以发展潜力、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环境评价为考量标准,坚持引进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生态环保型和基地型项目为主,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链的延伸和配套能力的提高。在招商重点上,全力以赴抓好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及其企业研发中心的项目招商,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牵动力强的大项目。在招商方向上,按照“主攻日韩、拓展港台、拼抢欧美”的定向招商思路,对招商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覆盖世 界500强、中国500强、著 名行业协会商会、著 名中介机构和政府部门(包括各种使领馆和国际组织)的招商网络,建立健全相应的招商资源信息库,为招商引资提供广泛而深入的专业化服务支持。同时进一步打响国家 级环保专业园区的牌子,加强与日本、韩国、欧美的环保行业协会、商会和环保产业集团的交流合作。在招商方式上,在委托招商、节会招商、以商招商等传统招商方式的基础上,试行推广代理招商、“海外雇员制”招商,尽可能降低招商成本,以获得蕞大的引资效益。在项目推进上,强化领导挂钩、跟踪服务和督促检查,对项目建设实施分线推进,提高招商项目的开工建设率、外资到帐率和竣工投产率。在队伍建设上,进一步强化对招商人员的考核,严格实行与实绩挂钩的激励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培养一批“拉得出打得响”、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优 秀招商人员。
另外,积极探索“跳出园区、发展园区”的发展模式,加强与周边园区的沟通,充分利用周边较好的环保产业配套、强大的环保产品加工制造能力,运用环科园的国家 级政策优势、品牌优势、城市功能配套优势和创新创业平台优势,吸引更多国内外环保企业来园区设立总部、研发中心、培训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等,在周边设立加工制造基地,切实缓解园区土地紧张的矛盾,实现快速发展与节约资源的“双赢”。到2010年,引进项目总投资120亿元,新引进5家以上的世 界500强企业,10家著 名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
3、加快培育环保产业集群
突破对环保产业原有的狭义理解,树立大环保理念,把发展循环经济、“静脉产业”、节能技术、清洁生产、绿色环保产品、零排放企业都纳入环保产业园功能开发的范畴。不仅要注重环保生产企业的引进入园,更要注重环保科研、工艺设计、创意产业、风险投资企业的入驻扎根,形成环保产业链和环保企业的生态群落。产业发展重点立足于大力发展环保产品、环保服务和洁净产品等。环保产品重点发展水处理技术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设备、环保药剂和新材料、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等五大类别。环保服务主要发展环境工程总承包服务、环境污染治理服务和专业化环保设施运营服务;环保技术、管理和信息服务以及环境影响评估、环境监测、环境投资及风险评估等咨询服务。洁净产品主要是大力推广新能源及清洁生产。
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商会和产业协会,培育产业、行业企业之间的自组织能力,提升企业间的关联度,促进产业集群核心层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改善政策、金融、配套、人力资源、贸易和共享技术平台等促进产业集群成长的环境,优化要素配置,降低交易成本,为做大优势产业、企业和产品、做强关键技术提供支撑;搭建企业互动平台,提高企业间相互学习、交流、服务的效率,改进和提升企业家协会的工作,培育一支国内一流、具有独特价值观和凝聚力的企业家群体。
4、提高园区建设品质
“十一五”期间,宜兴环科园要按照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科技新城的定位,搞好环科新城规划和建设。
——加大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十一五”期间,环科园要按照“七通一平”配套标准,累计完成市政配套工程投资20亿元。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积极按项目申报土地,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用地。
——依照科技新城定位规划。在环科新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依照科技新城的建设定位和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标准,及时调整环科园建设总体规划,使高新区的功能更完善,布局更合理,环境更优美,成为交通便捷、居住宜人、生态环保、自然和谐、创新创业氛围浓郁的科技新城。
——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标准。“十一五”期间,要按照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幅度提高完善区内公用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水准。要通过“数字高新区”的建设,使环科园的电子信息网络设施的水准和数字化水平走上新的台阶。要规划建设园区标志性建筑,进一步实施园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不断提升园区的品味。
——推进新农村建设。对区内农村的建设,要依照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和农业转为非农产业的方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共同发展。被拆迁的农村按照城市化要求来建设,基础配套符合城市标准。
——推进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依照园区内房地产业服务于科技产业发展、完善生产、商务配套和创造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等原则,运用土地供给限制和价格、规划建设审批、政策激励引导等综合手段,科学合理地调控、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的方向、形态和速度,使其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5、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通过建设环保博览网、环保会展中心、中国环保产品与技术交易市场等,大力吸引企业总部、金融投资机构、中介机构入园,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产业,营造中国环保产业发展一流的商务环境,大大降低高新技术企业的交易成本;通过建设环科新城商务区和调整新长铁路以东区域规划,为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和物业条件。同时,要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产业,精心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园区的生活品质,以园区综合价值和吸引高级人才能力的提高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6、实施“两区两园一空间”发展计划
按照建设环科新城的要求,本着“统筹发展、稳步推进”的思路,加快编制环科新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进一步调整完善园区现有15平方公里的功能布局,启动实施“两区两园一空间”发展规划。“两区”即中央商务区和科技研发区。中央商务区(位于新城路以西、绿园路以南地块,占地254亩)主要发展特色楼宇经济、广场经济;科技研发区(位于104国道以西绿园路以北地块,占地265亩)主要发展以科研、环保、检测为主的创新载体及公共服务平台。“两园”即生物医药园和生活服务园。生物医药园(位于岳东路以南、规划中的铜管南路以北地块,占地1650亩)主要以引进生物医药、保健品生产项目为主;生活服务园(位于竹海路以东、九南路以北地块,占地54亩)主要为入园企业员工提供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一空间”即向锡宜高速公路以西、宜广路以南拓展2平方公里新的发展空间。通过“两区两园一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进一步提升建设形态,提高项目质量,用好存量土地,扩大发展空间,储备发展后劲,改变园区形象。

保障措施

1、深化体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
 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利用,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从而全面提高园区综合行政服务效能。一是按照轻型化、效率化的要求,调整园区内的行政组织架构,在环科园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建立园区开发建设与社会管理合理分开、科学分工、政经分离的管理开发模式。二是落实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充分发挥管委会政府行政服务职能和企业化运作优势,实行封闭式运行,简化办事程序。三是探索引入市场用人机制的方式方法,制定在技术支持、决策咨询等急需高端人才中试行政府雇员制、课题招标制的实施方案,建立具有流动性的人员管理模式。四是按照“科学、严明、活力、和谐”的要求,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优化机构配置,坚持“因事设岗、按岗选人、强化岗位、淡化身份”的原则,在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建立总编调控、全员聘用、干部聘任、继续教育、实绩考核、末位调整等人事制度,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五是建立以岗位、绩效来确定考核奖励的发放,推行干部岗位、责任、新酬更紧密挂钩,通过加大岗位津贴、考核奖励差距等办法调整收入分配,进一步用好激励机制调动不同身份、编制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六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规范精简“行政支持类”,放权搞活“社会公益类”,改企转制“经营开发服务类”,重点从管理体制、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考核制度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改革。
2、开拓人力资源,提高发展能力
树立人才是第 一资源的观念,加强行政管理和服务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着力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把宜兴环科园建设成为中国环保专业人才的高地。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五项人才机制,即符合市场法则的人才流动机制,事业留人的创新机制,竞争激励的用人机制,以人为本的培育机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收入分配机制。健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做精做专人才中介服务,构建人力资源信息化平台和人力资源行业交流平台,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和科学配置;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引进国内外资金、人才、品牌,与国内外大学合作,构筑国际化、现代化、数字化的终身教育体系,提升对企业的服务和人力资源供给水平。创新引才方式,提高引才层次,不断吸引和大量聚集在世 界知名企业织担任高级职务的管理精英、具有国际商业头脑和全球化经营能力的优 秀企业家、持有国际水平或填补国内空 白的高新技术原创人员和职业技能高级人才等,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3、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发展质量
坚持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切实执行入区用地项目评审制度,把好项目用地审批、合同签约、开工建设等监督管理环节,做好项目用地的风险控制,严格控制项目用地数量,努力做到土地审批决策的蕞优化;严格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时清理闲置土地;每年进行一次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盘活优化利用土地资源的引导政策,使土地资源顺畅流向蕞需要的和效益更好的用地项目,走出一条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4、拓宽融资通道,保障发展需求
按照“短期负债、中期平衡、长期收益”的理念,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市场导向的原则,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依托园区经济发展总公司,提高注册资本金额,提高发展总公司的融资能力;组建环科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把环科园现有的政府性资产、国有土地、相关的基础设施和部分现金作为开发有限公司的资产,对外进行融资,对内加快基础设施和相关项目的建设。积极寻求境内外的资金合作,解放思想,确立起“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理念,与国内外的战略投资机构合作成立一级开发公司,同时吸引社会各类资金共同建设环科新城,采取成片开发滚动发展的模式,营造起良好的建设环境。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安排一定比例的土地用于商业、房地产开发,确保园区的还贷能力,做到投入和还贷的总量平衡。通过申报各种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市专项资金支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积极培育和挖掘上市资源;制定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入区的优惠政策,创建风险投资;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借力加快园区的开发建设。
5、推进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以创建国家 级循环经济综合示范基地为目标,遵循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建立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把高新区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示范区。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

1.享受国务院颁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惠政策
2.所得税:实行"二免三减半",期满后按15%-24%征收
3.增值税:按照入园当年纳税额在园区确定返还部分中有相应奖励

1、交通
宜兴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枢纽,境内宁杭高速公路、锡宜高速公路、104国道、宜金、宜漕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新长铁路穿境而过,芜申运河、锡溧漕运河呈十字贯穿全境,航空、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方便快捷。
宜兴——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80公里(全高速)
宜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230公里(全高速)
宜兴——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20公里(全高速)
宜兴——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30公里(全高速)
宜兴——无锡机场70公里(全高速)
宜兴——常州奔牛机场70公里(部分高速)
宜兴——上海吴淞港外运码头210公里(全高速)
宜兴——张家港外运码头120公里(全高速)
宜兴——江阴港外运码头100公里(全高速)

2、供电
全市拥有三峡输电工程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所7座,110千伏变电所24座,35千伏变电所26座;拥有各类地方电厂7座,装机总容量63万千瓦。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年发电量14.9亿千瓦时的宜兴铜官山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电网调峰填谷能力。2005年全市用电总量49亿千瓦时,用电高峰期能确保供电。

3、供水
宜兴水资源丰富,供水充足,已形成完善的集源水、制水、排水于一体的水务体系。全市现有各类制水企业30多家,年供水量达8000多万吨,城市供水的水源为横山水库二类水。已经建成污水处理厂4座,日处理能力达12.5万吨。年内将再完成3座污水处理厂建设,日处理能力将达到17.5万吨,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污水处理网络。

4、供热
我市集中供热主要由宜兴协联热电有限公司、灵谷热电有限公司、宜兴华润电力有限公司等热电公司提供,可供蒸汽品位高、参数齐全。目前,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江苏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均实现了集中供热、供汽。

5、供气
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管线通过宜兴,可提供优质廉价的天然气。

6、通讯
宜兴通讯事业十分发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中国吉通等通讯营运商已在宜兴开展业务。数据通信网、多媒体通信网覆盖全市,可提供DDD、IDD、ADSL、INTERNET服务及宽带综合业务接入服务,各类互联网用户达到了10多万户。

△ 中国陶都和江南水城。
△ 闻名全国的“环保之乡”和“教授摇篮”。
△ 江苏省重点发展的三级I类新兴中心城市。江苏省重要的工业、旅游城市,苏浙皖三省接壤地区的商贸服务中心。
△ 长江三角洲辐射内地的门户之一,沪宁杭三大都市圈的重要结点。
△ 太湖西线一流的工商城市、一流的生态城市、一流的人居城市。
△ 第五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列全国第9位。
△ 中国优 秀旅游城市。
△ 国家园林城市。
△ 国家卫生城市。
△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 全国科普示范市、社会治安安全市。

江苏一环集团有限公司
百事德机械(江苏)有限公司
江苏博大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鹏鹞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宜兴化工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鼎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三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凯米拉化学品(宜兴)有限公司
宜兴华润热电有限公司
微密科技(宜兴)有限公司
宜兴恒峰线缆有限公司
江苏东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
江苏远航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金丝利药业有限公司
无锡南方德曼耐材有限公司
宜兴市天鸟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远方特种金属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项目位置及周边配套

地价优惠

享园区专项财政

补贴土地成本低

010-8461 1891

固投补贴

按项目固定资产

投资额给予补助

010-8461 1891

税收优惠

三大税种给予最

高90%税收奖励

010-8461 1891

人才引进

高端人才引进

专项资金补贴

010-8461 1891

创新补贴

科研创新项目获得

专项产业基金支持

010-8461 1891

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
您的姓名
手机号码
验证码
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