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苏州国际科技园每周定期举行的“路演”现场(张笛摄)
海峡之声网上海10月14日讯(记者:张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业创新的风潮。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创业创新。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苏州工业园区中逐渐涌现出一批特色更鲜明、机制更灵活、服务更专业、门槛更低、面向草根的大众创客空间。
走进苏州国际科技园,记者被五期一栋的“蒲公英创业吧”吸引,门口导视牌的灯光不停地闪烁着“为创业者而生”这几个字。推门而入,便看到一侧墙壁的大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找项目”、“找人才”的启事和各种创业沙龙预告。大堂中央橙色、绿色的沙发上,三三两两坐着创业人,有的轻轻翻阅手中的书籍,有的捧着电脑点击鼠标。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企业事务中心副主任尤以丁告诉记者,这里是创客们交流和学习成长的平台。
“这个风格独特的咖啡厅,是创业人接受导师辅导、探讨创业话题、交流创业经验的聚集地。他们只要花一杯咖啡的钱,就可以在这里享受到免费WIFI的办公环境,也能在这里和投资人进行洽谈或接受各行业专家的服务。像这样的咖啡厅在我们苏州工业园区还有很多。”
图为创业吧一角(张笛摄)
蒲公英创业吧是由吴晓梅等7位资深天使投资人在苏州国际科技园招商部的支持下创立的,是创客找人、找钱、找方向、找办公场地等创业资源的平台。这里每天都会有创业人前来了解政策,获寻找投资人。在创始人吴晓梅看来,每一个创业者象征着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在创业吧的精心培育和扶持之下,这粒种子能很快地落地、生根、发芽、成长。
尤以丁说,截至2015年7月,苏州工业园区中,像蒲公英创业吧这样的孵化器已经有40多个。
“苏州工业园区的金鸡湖创业长廊就聚集了将近有40家创新性的孵化器,有几千个免费的工位,为我们的创业人提供了低成本、优良的创业环境”
2015年3月11日,苏州工业园区中的8家孵化器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纳入“国字号”的创新型孵化器,其中大多分布在金鸡湖一带,这里便成了名副其实的“金鸡湖创业长廊”。除了蒲公英创业吧之外,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的36氪为这里的创业者提供了不一样的创业服务。36氪首席幕僚李立治说,36氪为创业者提供为期3个月的免费办公场所。
“我们主要孵化的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项目。我们自己也是一家创业公司,我们知道创业的艰辛,所以我们希望提供一个物理的创业环境,其他的事情,例如公司的注册、媒体的宣传以及投融资的对接等事情,就可以交给我们去做。”
图为 36氪创业空间一角(张笛摄)
36氪创业空间中,一排排的办公桌前坐满了全神贯注的创业者。“漫酒店”的创始人韩东是他们中的幸运儿,因为他的团队在之前的云彩创新项目路演中受到导师青睐,并获得50万元的创业基金。
韩东说,他被苏州工业园区舒适的生活环境吸引,便进驻到了园区的孵化器中。
“我原来是在欧洲做金融,去年回国时参加苏州的国际精英创业周,觉得这里的环境不错,而且离上海也很近,交通也很方便,就过来了。”
云彩创新项目路演是苏州工业园区定期举行的“创业者”的秀场。创业者通过6分钟的演讲,介绍自己的项目。22位投资人评委既可以现场提问,也要进行实时线上打分。公开透明的评分机制让优秀的项目一个不漏地获得创业扶持。据介绍,每一场路演中,一等奖的创业团队不仅能够获得园区提供的50万元创业基金(30万现金+20万服务券),也能受到投资人关注。尤以丁说,在园区中,这样的创业交流平台和活动很多,主要是政府搭台,企业唱主角。
“我们通过路演、沙龙、茶会、讲座等各种活动,给创业者们介绍专家,为他们提供政策、资金、法律等各方面的资讯和服务。”
在众多的创客空间中,由苏州大学发起、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创办的苏大天宫孵化器,凭借着校企合作的优势成功孵化了一批创新项目,苏大天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方表示,截至目前,苏大天宫已经覆盖了全国100多所高校。
“我们的模式是孵化+投资,在孵化过程中,我们就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进行投资。我们的自由资金有1个亿,投资的项目主要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同时我们也会和专业的机构、企业进行联合投资,完成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例如,我们和扬子江造船进行机器人手臂的合作,以取代人工。我们苏大天宫的目标就是打造中国高校孵化器的第一品牌。”
图为苏大天宫活动室正在举办创业沙龙(张笛摄)
据介绍,苏大天宫孵化的对象以在校和毕业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为主。袁方表示,苏大天宫为创业团队提供保姆式服务。
“大学生创业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经验不足,我们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务。实现校内导师和校外企业家联动,有问题随时处理。我们孵化100多个项目,只有几个项目做得不好”
在苏州工业园的金鸡湖创业长廊中,既有为草根创业提供平台的孵化器,也有为高新技术人才落户园区的配套政策,还有国际化的创业合作项目。园区管委会科技发展局副局长虞吉强说,园区的高校研究院所中吸引了一批优秀的国际创新团队。
“我们有一些国际创新的人才,目前比较多的是高校研究院所的机构。例如我们跟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的机构中,就有新加坡的科学家或创业者来,还有西交利物浦里面也有国际化的团队。不同来源的团队对于人才政策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我们就量身定做,最终的目标是能够解决他的困难,满足他的需求,让他在苏州工业园区安居乐业。”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苏州国际科技园与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让品牌与优势资源强强联合,形成优势互补,极力打造创客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