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切换
新闻
“八项规定”影响高档茶销售 江苏茶企谋求转型
2013
03/31
19:23

昨天下午,记者前往茶叶生产大县溧阳,只见茶山上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白茶的采摘期只有15到20天,这几天我们每天工作9小时,要一直忙到4月10号左右。”来自安徽的采茶女工庄桂芳说,茶叶采摘必须及时,晚两个小时摘都可能影响品质,因此高峰的那几天一亩地两个人都忙不过来。

“往年这时候,我们进多少新茶就能买多少,定价两三千元一斤的高端茶,客户基本不讲价直接提货。今年茶叶价格降下来了,买的人反而不多,讲半天价还只买几两。”记者致电镇江一家经营高档茶叶的老板娘,她向记者感叹,今年的生意不好做,“高档茶叶价格降了一两成,销量至少下降三四成。”

南京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研究所房婉萍博士告诉记者,去年底到今年春节前,我省主要茶叶产区的雨水充足、气候适宜,因此茶叶品质普遍好于去年,理论上价格会高于往年。但实际上记者调查发现,今年春茶价格不升反降。看来,中央“八项规定”确实对高档茶叶销售产生影响。

销售受影响的同时,制茶的成本却在节节攀升。“今年我们一个采茶工每天的工资是85块钱,还包吃住,比去年涨了30%。”溧阳市武员春茶果专业合作社高级农艺师缪惠民算了一笔账,制1斤干茶需要采摘5斤湿茶,一个采茶工有时一天还采不到半斤湿茶,“一斤茶的采摘成本就在500元左右。我们喷洒的有机肥600元一吨,而市场上的普通肥只要120元每吨。还有除草、包装、运输等等费用,一斤白茶的综合成本不低于1200元。”缪惠民说,他们合作社的“伍员山茶”市场价常年保持在2000-3000元,利润空间却一直在紧缩。

面对市场的急剧变化,处在茶叶产业链的各方有何准备和应对?多位经营户都表示“不好说”。“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工人工资、种植成本一直呈上涨态势。茶叶种植规模也不是说调整就能调整的。白茶长到第4年才可以采摘,一亩可产5斤干茶,等长到七八年,亩产才能达到20斤。”

在溧阳天目湖白茶协会会长陈正涛看来,转型首先要做的,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降低生产成本,“像武员春这样的茶叶企业,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技术,亩产值在2.5-3万元,效益比常规茶园能高出15%。”

苏州吴中区采取的措施是拓宽茶叶销售渠道。记者从该区农业部门得知,碧螺春茶叶今年采取直销与网上销售、期货券销售相结合的办法,持券人只要拨打券上标注电话,茶叶公司将委托快递送货上门。为防止碧螺春造假,还使用全新标识图案,提高加密等级,每个销售单元均采用一品一码的二维码防伪机制,包括128位二维防伪条码和查询电话。

高档茶并非与天价茶画等号。“此前天价明前茶是公款消费、请客送礼之风促成的。”省茶叶学会秘书长唐锁海认为,公务消费减少,眼下这股虚火正在消退,大众消费市场的需求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茶叶价格本该回归理性中去。“茶为国饮,普通消费者更看重茶叶品质。因此企业应该在提升茶叶品质上多下功夫,拓展大众消费市场。”他说,全省茶叶面积有50余万亩,茶叶年产量1.5万吨,却并不能完全满足省内需求,“尽管江苏拥有洞庭湖碧螺春、天目湖白茶等多个茶叶品种,茶叶消费市场巨大,却鲜有覆盖全国的知名茶企品牌,特别是在国内外市场知名度高、叫得响的茶叶产品。”

缪惠民也意识到这些问题。当被问及接下来的打算,他沉思片刻后表示,一是继续提升茶叶品质,打造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二是在全国铺设销售网点,拓宽经营渠道,做大销售量,尝试电子商务;三是开发下游产品,加大新品种研发和深加工,占领中端茶饮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