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全体会议,向境内外媒体开放,102家媒体的120多名记者到会采访。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于先云摄
本报北京3月7日电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晓映 耿 联)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全体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根据大会安排,这次会议向境内外媒体开放。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石泰峰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在新的发展时期,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江苏的实践与探索令外界瞩目。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62家境内媒体和彭博新闻社、联合早报、路透社、朝日新闻等40家境外媒体的120多名记者到会旁听与采访。
会议由江苏代表团副团长石泰峰主持。他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境内外媒体表示感谢,欢迎记者朋友光临今天的会议。
11位代表先后作了审议发言。蓝绍敏代表说,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必须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是更加需要补的短板,是更重的任务,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李叶红代表表示,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全国人代会精神,让更多的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朋友,准确把握吃透“三农”工作的最新精神。朱民阳代表说,要以生态文明建设倒逼发展方式转型,以民生改善倒逼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增长。张国华代表说,将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城市的优势,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园区,打造一批国家级平台。胡玫代表认为,中国电影发展不能只重票房,不注意精神建设,长此以往我们将在文化影响力上失去下一代。沈健代表建议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终身学习法》。曲福田代表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让创新成为苏州城市的特质,转型成为苏州发展的主线。孙秀芳代表建议从顶层设计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吴沛良代表说,要让职业农民强起来,“十三五”期间,江苏要每年培训职业农民20万,让职业农民占到50%以上。周岚代表说,应当围绕绿色发展和城镇化的结合点,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周学东代表认为,金融行业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引领金融资本向苏北地区倾斜,对弱势群体进行资金支持,实施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
审议发言结束后,代表们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问,江苏“十三五”规划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重从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四个方面进行谋篇布局,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将采取哪些举措予以推进?
罗志军代表说,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底视察江苏时提出来的。一年多来,我们围绕这个总命题、总纲领、总要求来展开江苏的工作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江苏来讲,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就是要体现总书记提出的“强富美高”要求的小康,就是要展现“强富美高”现实模样的全面小康,这已成为江苏人民的最大共识。“强富美高”的目标内涵与新发展理念的要求高度契合,江苏践行新发展理念,就是要落到“强富美高”上,实现“强富美高”也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我们在谋划“十三五”发展时,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从“强富美高”四个方面进行谋篇布局,既深化拓展了发展战略,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民生共享等七大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八项工程”,又对“强富美高”分别定性定量地作了明确。与此同时,我们围绕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五个迈上新台阶”要求,逐项研究部署、推进落实。五中全会后,我们把中央明确的一系列战略、工程、计划、行动等重大举措落实到“五个迈上新台阶”的部署中。今年,我们将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江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总书记为我们勾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中央电视台记者问,江苏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也有一些省市提出了类似目标,那么江苏的“一中心、一基地”是如何定位的,有哪些特色?
石泰峰代表说,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江苏建设制造强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强”的重大举措。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建设“一中心、一基地”,就是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广泛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使江苏在未来世界产业科技创新格局中居于前列。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工业经济总量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但产业结构仍处在中低端。围绕产业进行科技创新,就是要让江苏制造业腾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迈向中高端。“一中心、一基地”是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与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互动并进,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协调发展,这恰如一幅“双面绣”。“一中心”建设,重点是建设一流产业科技创新载体,构建开放式产业科技创新网络,打造与国际接轨的产业科技创新生态,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确保“十三五”末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中等水平。“一基地”建设重点是实施两个计划: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和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使江苏在“中国制造+互联网”中走在全国前列。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说,我们到苏北采访,感觉那儿发生了巨变。江苏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上,有哪些成功做法?“十三五”又是如何打算的?
徐鸣代表答,区域共同发展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历届江苏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区域共同发展,尤其是重视苏北的发展。这些年来我们先后实施了四项转移、南北共建、共建园区、一市一策等一系列举措来加快苏北发展,苏北经济社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续十年,苏北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2015年苏北人均GDP是5.5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了5000元,苏北正成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个增长极。“十三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推进苏北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将在5月召开苏北工作会议,按照“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增强苏北内生动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促进苏北发展。主要做五件事:一是转型升级,让创新成为苏北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二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改革成为苏北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苏北城乡一体化进程。四是关注民生建设,五年之内使苏北300万左右人均6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五是加强苏北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成为苏北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标志,为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江苏作出新的贡献。
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镇江曾亮相介绍“低碳镇”,大公报记者对此十分感兴趣,提问镇江的低碳城市是如何设计和推进的?
朱晓明代表回答,镇江是江苏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市,是全国42个低碳建设试点城市之一。镇江在全国首创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全面掌握、实时监控碳排放在区域、产业、企业的分布状况。率先提出202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目标,比全国水平提前10年;率先出台全市主体功能区制度,平衡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适度开发、生态平衡四大功能。以县域为单位,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考核,纳入年度党政目标绩效管理。
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当前一大热门话题。江苏是我国制造业第一大省,新华社记者问,这么大的体量,过剩产能状况如何?将采取怎样的化解措施?
徐一平代表用翔实过硬的数据作了回答。我省提前两年完成国家淘汰落后任务,今年将提前一年实现省定化解过剩产能目标。截至去年,我省累计化解和压缩产能:钢铁852万吨、水泥3248万吨、平板玻璃689万重量箱、电解铝10万吨、船舶670万载重吨。目前,江苏正在抓紧拟定去产能实施方案。未来3-5年,钢铁行业计划压减粗钢产能1000万-1500万吨,占全国压减数量的10%左右;煤炭行业压减产能800万吨,占现有产能40%左右。总的考虑是突出“五个抓”,即僵尸企业抓出清、落后产能抓淘汰、过剩产能抓压减、存量产能抓优化、优势产业抓转移。
交汇点是唯一获得提问机会的江苏媒体。记者王拓问,当前外贸形势很不乐观,苏州作为开放型经济重镇,受到的影响更为直接。请问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代表,挑战面前,苏州如何应对?突围重点在哪方面?
周乃翔盛赞交汇点在全国、在江苏名声都很响,记者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问题。他说,近年来外贸形势确实十分严峻,苏州感受强烈,但苏州产业链比较完善,外贸转型成效逐渐显现,所以在去年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了出口正增长,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达7.7%,其中出口占全国的8%。面对外需持续低迷的形势,苏州将通过实施出口品牌计划、总部经济计划、市场多元化计划、互联网+外贸计划、“走出去”带动计划,使外贸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确保进出口正增长,力争增幅在1.5%左右。
新华网记者问,江苏城镇化进程比全国快。农民工的住房保障有什么制度安排?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保护好古镇、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