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等单位在《人民日报》上发布了“2017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出炉的“2017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海门位列第21位,较去年前移1位,继续保持苏中苏北第一位,江苏第8位。
中小城市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年一度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榜单倍受关注。该研究的对象界定为:县级市、县和空间相对独立的市辖区,以及发展基础较好、具备“建市”条件的镇。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友好和政府效率四个方面进行。
据介绍,全省共有10个县市进入综合实力前100位,南通五县市全部名列其中。江苏包揽前四名,分别是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和宜兴分别位列第7位、第9位,丹阳位列第18位,海门位列第21位。
昨日,市统计局局长郭宏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确保了我市在百强县市中的稳定位次。我市始终将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去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争做改革创新排头兵、争当科学发展领头雁”和“创新转型示范区、接轨上海示范区、全面小康示范区”的“两争三区”目标,紧扣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着力突破、工业经济爬坡过坎、城市建设加快转型“三件大事”,全力推进经济稳中优进,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攀升,GDP挺进千亿俱乐部。
今年以来,我市已实施超亿元项目100多个,工业经济增幅持续保持在20%以上。我市紧贴“3+3”产业体系,推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快速扩张,电子信息、建筑材料、现代家纺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快速增效。大力发展“两新产业”,目前全市新兴产业贡献份额超过36%,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58%,走在全省前列。
我市将经济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加大民生投入,提高居民收入,不断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坚持民生优先,持续加大教育、就业、交通、危房改造、老小区改造、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去年全市财政民生支出比例达79.2%。实施富民增收五大行动计划,牢牢抓住产业、就业、创业、保障、帮扶等重点环节,以保障困难群体增收脱贫为底线,开创富民增收工作新局面。据介绍,到目前为止,海门居民储蓄人均达到8.5万元,走在全省前列,2017年将确保脱贫率超过60%。(刘海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