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切换
新闻
李淑侠:沛县将打造淮海经济区特色产业基地
2017
10/19
16:07

295.jpg

296.jpg

297.jpg

江苏沛县县委书记李淑侠谈沛县如何打造淮海经济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滨湖亲水生态魅力城市

一城好水、两汉源头是江苏沛县的城市名片。

沛县滨湖亲水,生态优美。沛县地处江淮生态大走廊重要节点,东倚中国北方最大淡水湖微山湖,西有百里大沙河、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坐拥万顷微山湖、10万亩采煤塌陷地,近年来相继荣获“中国区域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等称号,并成功通过国家生态县验收。

沛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秦时置县,是汉高祖刘邦故里,以汉文化发源地著称四海,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冠军之乡、书画之乡、古筝之乡。

党的十八大以来,沛县县委、县政府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砥砺前行,奋勇争先,取得了不俗的业绩。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5亿元、增长9.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7亿元,增长10.6%。沛县在全国第十六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居第47位,是江苏重要的能源基地、中国新型铝材产业基地、中国粘胶纱生产基地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重温誓言,面对新征程,沛县县委一班人,将如何进一步抢抓机遇继续前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日前,记者就此专访了江苏省沛县县委书记李淑侠。

抢机遇抬标杆

乘势而上开创新局面

记者: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复确立了徐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地位。同时,江苏省委也作出徐州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新判断。请问李书记,沛县作为徐州的次中心城市、全市唯一的国家生态县,下一步,在发展理念和具体措施上有哪些新的思路?

李淑侠:这次国务院正式将徐州确立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既是历史给予徐州的一个机遇,也是给予沛县的一个机遇。可以预见,未来徐州的发展必将插上腾飞的翅膀,沛县也必将在这新一轮改革发展中实现突破与升华,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

2016年,江苏省党代会作出了“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指明了江苏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省委李强书记要求徐州在苏北决胜全面小康征程中发挥领军作用,在推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在更好地营造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中发挥先行作用。这是省委赋予徐州的光荣使命,是引领徐州今后发展的行动总纲。徐州市委、市政府要求沛县在徐州发挥“三个作用”中勇挑重担、走在前列,市委张国华书记、市政府周铁根市长对沛县未来的发展更是寄予厚望,充满期待。

围绕落实“两聚一高”、发挥“三个作用”,结合实际,沛县确立了加快打造淮海经济区最具竞争力新型工业化基地、徐(州)济(南)之间最具带动力宜居宜业福地、微山湖畔最具幸福感平安之地,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充满活力的政治新生态“三地一新”的发展目标,明晰了沛县在全国、江苏及周边发展格局中的历史方位,明确了在苏北、徐州发展格局中的目标定位。一年多来,沛县紧扣这一目标,聚力创新强县,聚焦创业富民,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县呈现出经济运行向好、基础建设提速、环境保护加力、改革开放深化、人民生活改善、党的建设加强的良好局面。

抓创新促转型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基地建设

记者:据了解,近两年来沛县的工业经济发展增速加快,产业规模和产业特色不断加强。沛县在发展工业经济、强化产业特色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和经验?

李淑侠:县域经济要发展,产业基础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后,特别是去年以来,沛县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拉动力”,以经济开发区为主战场,吹响了“工业兴县、产业强县”的战略集结号,各板块竞争力加快提升,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工业经济持续攀升,全县空间定位清晰、产业结构合理、载体支撑有力的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在特色产业培育方面,沛县以《中国制造2025沛县行动纲要》为引领,以高端高新为方向,着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型铝材加工、生物医药、光伏光电、装备制造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重点培育和打造新能源、新型铝材、农副产品加工、轻工纺织、装备制造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2016年,沛县获批“中国粘胶纱生产基地县”,申报了光伏光电、排灌装备、绿色建筑、节能环保4个省级先进制造业基地,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呼之欲出。商务服务、电子服务、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加速发展,“333”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构建,服务业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抓项目增投入上,我们立足沛县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成立铝加工、轻工纺织、光伏光电等7个产业指挥部,强化“单月签约、双月开工、季度观摩评比考核”工作机制,围绕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开展“全链条、全要素、全服务、无障碍”立体招商,国机、中核建、中粮等一批国字号企业落户,洲业汽车广场、珀然铝轮毂、鑫宇光伏等一批大项目落地。去年以来,新开工项目225个,计划总投资300.5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69个。2016年,工业开票销售收入346.38亿元,增长26.15%,增幅位居徐州第一。

栽下梧桐树,方能引得凤凰来。沛县还着力打造产业承载平台,坚持举全县之力建设开发区,突出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着力构建“一区多园三中心”布局,推动资源、要素、项目向园区集中,形成了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0个产业集聚区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1+10”发展构架。大成航空、龙工场(淮海)跨境电商产业园等项目落户科创园,润康医药等项目落户高新技术产业园,经济开发区累计入驻国内外知名企业387家,其中上市公司投资项目14个。做细做优人才服务平台,做实做精科技创新平台。先后与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1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交流对接,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6份,校企联盟18家。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县通过专家评审,“沛筑”荣获中国发明创新金奖。沛县特色禽畜星创天地(汉戌堂)获国家级星创天地称号。“产业+企业+平台+人才+载体+金融+政策”的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形成。

强生态创特色

打造江淮生态走廊“绿色地标”

记者:有人说,生态优势是21世纪最大的竞争优势。沛县作为徐州唯一的国家生态县,在生态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思路和举措?下一步将如何发挥现有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李淑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沛县将深入领会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坚持把“生态”作为根本依托和最大优势,巩固提升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成果,着力做好“生态+特色”大文章。

首先是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沛县绿色名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融入江淮生态大走廊作为生态建设的龙头工程,主动融入“徐州生态圈”和大走廊建设,探索“生态+特色+产业+廊道”发展路径,努力走出一条彰显时代和地域特色的生态经济绿色发展之路。

其次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彰显绿色生产之美。沛县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培育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推行绿色制造、绿色施工、绿色出行,提升生态经济创新开放水平,推动产业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依托采煤塌陷地的综合利用,打造光伏光电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沛北生态经济功能区,打造矿地融合发展示范区。

再次是优化空间布局,彰显绿色家园之美。按照标本兼治、城乡并治的思路,严守土地、生态、基本农田、城市发展边界“四条红线”,科学合理布局和优化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紧密围绕采煤塌陷地修复,建设“沛县生态圈”,建立集环境补偿、资源补偿、用地保障、失地农民生活保障于一体的采煤塌陷区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全面推行河长制,以实施全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为抓手,全力保证水安全,保护水资源,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着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好风光河湖。

重民生惠百姓

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城市

记者:去年以来,沛县确立了“打造徐济之间最具带动力宜居宜业福地”和“微山湖畔最具幸福感平安之地”的奋斗目标,非常令人振奋和期待。目标确立一年多来,沛县县委、县政府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去推动这一目标?目前成效如何?

李淑侠: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沛县确立“打造徐济之间最具带动力宜居宜业福地”和“微山湖畔最具幸福感平安之地”的奋斗目标,其本质就是要为130万沛县人民塑造一个“环境优、生活美、风气新”的沛县新形象,让生活在沛县的人们,为自己的城市感到自豪,为自己身为沛县的一分子感到骄傲。

在推进措施上,主要是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做强龙头打造“一城好水、两汉源头”城市品牌。围绕打造徐州次级中心城市、建设滨湖中等城市的目标定位,突出以水润城、以文化人的生态追求,坚持河湖联动,实施引湖入城工程,放大微山湖资源效应,同时,进一步弘扬汉文化,提升汉城景区功能,为城市建设注入水脉文化,推动水文化与汉文化相融合,构建老城区文脉相传、功能完善,新城区水景一色、品质高端,小城镇特色鲜明、乡情浓郁的城乡发展格局。

二是创新路径构建新型城镇体系。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大力培育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新平台,以产城融合、城乡互动为方向,打造一批“产、城、人、文”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三是注重特色打造田园乡村升级版。以栖山镇胡楼村、沛城镇任庄村、胡寨镇草庙村等一批全要素、多层次、可复制、可推广的美丽乡村示范村为引领,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提升和公共服务配套,补好农村公共配套不足短板,促进城乡集约高效发展,让农民就地享受城市化生活。

在城乡统筹融合、协调发展方面,沛县把共享发展成果作为终极目标,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首先是聚焦民富,构建长效多元的富民增收机制。认真落实江苏省聚焦富民33条政策意见,强化产业、创业、就业三大支撑,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实业、企业创新业、干部创事业”的创业氛围。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增私营企业1042户,个体工商户新增3812户、增长58.83%。

其次是聚焦民享,构建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网络。15所幼儿园新改建、实验小学迁建、汉源小学新建、实验学校扩建等工程加快实施。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四位一体”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推进三级医联体建设,县妇幼保健医院、新城人民医院二期工程稳步推进。

再次是聚焦民安,构建有序和谐的社会治理体系。沛县近年来相继涌现出1位全国道德模范、16位“中国好人”、18位“江苏好人”,1户家庭同时获得首届“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殊荣。沛县坚持持续深化文明沛县、平安沛县、法治沛县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开展环境保护、食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四项督查”,初步实现了群众放心舒心、安居乐业,全社会安全有序、和谐宜居的良好状态。

严作风强素质

塑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记者:有人说,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有没有战斗力、凝聚力、创新力,是衡量一个基层组织能不能干大事、干成事的关键。沛县在培养党员干部求实作风、实干精神,以及政治底气和争先锐气方面,有哪些具体步骤和成效?

李淑侠:县域经济要发展,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县委在工作中注重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因素,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发展型、服务型、清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充满活力的良好氛围,使沛县不仅有生态上的绿水青山,更有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一是弘扬干在先的求实作风。优化镇(街道、区)重点经济工作、条线部门创新、干部作风效能“三大考核”,完善组织、协调、督查“三大体系”,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建立“权力清单”,设立“免责清单”,强化为敢于担当者担当的鲜明导向,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坚决不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心悬着”,切实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腰杆硬”。

二是强化走在前的担当精神。立足于“实”,推进“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坚持“清单式交办、销号式管理”,规范交办问题的办理流程,梳理问题5906条,解决各类问题4600余件。

三是树牢争一流的政治底色。围绕廉洁政治“三清示范区”目标,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紧盯老问题、关注新动向,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对全县各单位开展新一轮巡察,严管严查严惩,打造具有沛县标签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示范区。

找差距补短板

集聚转型升级新动能

记者:毋庸置疑,近两年无论在区域经济发展,还是在社会各项事业改革方面,沛县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沛县的老百姓对改革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都明显上升。您认为在当前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下一步,县委、县政府将如何去做?

李淑侠: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当前,沛县正处于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与全省发展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同时,沛县又处于全国全省重要生态功能区,资源型、粗放型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完成,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节能降耗减排的巨大压力,虽然在前期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徐州市委对沛县在全市发挥“三个作用”中勇挑重担、走在前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和薄弱环节。

具体表现在产业支撑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投资额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偏少,竞争力强的中高端产品、拳头产品缺乏;创新创业活力还不足,专业人才缺乏、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科创平台集聚成效尚不明显,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强大的支撑作用;富民增收步伐还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欠账等。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沛县将按照徐州市委、市政府部署,牢牢抓住“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机遇,突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聚力创新,聚焦富民,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驱动城市发展”改革为牵引,瞄准“打造淮海经济区特色产业基地、构筑苏鲁省际边界公共服务高地、建设微山湖畔人文生态魅力城市”三个主攻点,加快提升“县域产业支撑力、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县域资源要素集聚力、县域发展软实力”四个能力,破除区域局限和路径依赖,破解发展瓶颈和难题,集聚弯道超越动能,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沛县,奋力在徐州发挥三个作用中干在先、走在前,确保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在沛县落地生根开花。(沙会堂 张晋山)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