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则经济强、城市强。去年8月8日召开的宜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发出产业强市的最强音。一年来,产业强市始终成为一以贯之的主旋律、主基调,全市上下对产业强市的共识越来越明确、信心越来越足,产业强市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定位越来越精准,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成为宜兴转型发展的鲜明导向。
10月20日,2017中国陶都(宜兴)金秋经贸洽谈会上,签约项目共有64只,总投资623.72亿元。这批签约项目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动力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规模大、层次高、前景好,为宜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宜兴上下的精神状态有新的提振、破解难题有新的举措、重点工作有新的起色,这是6月22日,无锡市委主要领导专题调研时对宜兴发展给予的充分肯定。这份肯定,在宜兴有着生动实践的支撑。经济逐步企稳、回暖,这是宜兴市统计局局长范燕慧对一年来经济发展趋势的深切体会。在这位统计工作者眼中,宜兴发展的数据正“述说”着产业强市战略带来的可喜变化。
上半年,宜兴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双过半”,其中,规上工业产值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11.3个百分点,创2012年以来新高;工业投资增幅实现由负转正,服务业投资增幅等多个指标在无锡七大板块中均有不同程度位次提升。
数据传递出积极的信号: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实施一年来,宜兴的项目投资和建设有了较快突破,经济发展动力增强、趋势向好,金融生态正加速好转。
乘风破浪 跑出项目建设“宜兴速度”
产业强市,根基在项目。8月10日,宜兴产业强市之路再添闪亮新名片——该市与北京雅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和谐雅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的“宜兴国际旅游度假区、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项目成功签约,投资总额累计达210亿元,成为该市有史以来投资体量最大的项目。
该项目的成功签约,进一步提振宜兴发展信心,掀起了项目建设“比学赶超”新高潮。一批“高大上”的现代项目纷纷“落子”。其中,总投资18亿美元的帝特律电动汽车、总投资50亿元的东方环晟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一期投资28亿元的协鑫新能源物流车、总投资30亿元的天津中环晶硅切片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签约;双盾科技、通航产业园海翼飞机、海格力斯产业园等一批在建项目扎实推进;远东光电光伏玻璃二期、西门子燃气轮机叶片等一批优质项目建成投产,项目建设“三个一批”的态势逐步形成。而今年排定的138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1103亿元,将加快宜兴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重磅”项目频频落户宜兴的“密码”,在于该市不断创新的招商方略。结合经济和产业实际,该市创新理念,设立初始规模为50亿元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除了直接补助外,还采取“拨改投”等创新方式,将原来政府以奖励、贴息等形式直接拨付给企业的资金,转变为以扶持资金股权投资的方式,重点支持新上产业项目、企业兼并重组和盘活利用闲置资产、重特大产业项目等三大类,与企业共享收益、共担风险,有效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汇入。各地特别是重点园区千方百计挖潜、多措并举拓展,寻找既符合发展实际,又兼具产业特色的多种招商引资渠道和路径。围绕环保产业特色,环科园利用已有部委资源、院士资源,实施外援招商、专家招商,成功与中信环境、中交集团、中节能等知名企业签订重大合作项目;开发区出台“优化驻外招商管理”“提升招商奖励”等一揽子招商政策,在京津地区、广深地区和沪杭地区设立招商局,成功引进东方环晟高效电池、聚龙高铁装备、德融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超150亿元;陶瓷产业园赴日参加“无锡旅情”30周年经贸洽谈活动,实地考察新威、新宇等企业,并签订了项目意向协议。
今年4月起,细心的人会发现,位于宜兴环科园的低碳大厦11楼里多了不少外国人,这些老外是帝特律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派驻宜兴的项目建设筹建团队成员。每周,筹建团队与环科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员聚在一起举行例会,围绕帝特律电动汽车项目建设的推进速度、存在问题、解决方案等进行讨论。作为宜兴今年引进的超百亿重大项目之一,帝特律电动汽车项目建设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为此,环科园管委会专门成立以园区领导、经发局、招商局、党政办等“多部合一”的项目服务小组,为项目推进提供“保姆式”服务。对接国土确定规划红线,联合发改加速项目审批,甚至连外籍人士在宜生活配套,管委会都是提前设想,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新项目的早日投产,事关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利用闲置厂房尽快投产、开辟并联审批“绿色通道”、竭力帮助企业向上争取政策扶持……如何让投资方尽快开工建设、早投产,各部门动了不少脑筋。宜兴市发改委等部门着眼于挖掘项目审批提速空间,不断减少审批环节、削减申报材料、压缩承诺时限,全力推进项目审批提速增效。同时,帮助企业争取各级产业扶持资金,东方环晟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就获得7000万元的无锡重大产业综合奖补资金。各地纷纷以“一个重大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个工作小组一抓到底”为项目攻坚机制,积极做好协调服务,指导和帮助企业完善审批手续,激发企业的项目建设热情。同时,做好项目跟踪督查,帮助企业化解要素制约,助推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引进来,关键是要开花结果。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宜兴将项目引建作为“一号工程”,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明确导向、严格奖惩,并以季度观摩、集中开工等活动为载体,力促项目建设快推进。健全工业项目建设“月报制”“例会制”“预审制”,将项目落地率、开工率、投产率作为核心考核指标,切实增强各地加快发展、项目建设的强攻态势。今年上半年,宜兴138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8亿元,新建项目开工率为60.5%;列入无锡市重点项目的16个项目,完成投资32.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51.8%,10个新建项目中已有6个开工。
构建绿色金融“宜兴模式”
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在依法治理的总体框架下,宜兴坚持信用为本,创新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源头防范、风险预警、动态治理、末端处置等措施,并通过政府、金融机构、企业联动合作,凝心聚力,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促进经济稳健发展。
5月25日,在无锡宜兴政银企座谈会上,26家银行与宜兴195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新增贷款150亿元。这是合作各方携手共进,对宜兴推进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的有力支撑。截至6月底,宜兴本外币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10亿元,扭转了2012年来新增信贷资金逐年回落的态势。
拓展渠道,积极尝试引入更多金融“活水”,及时为实体经济发展“解渴”。今年上半年,宜兴出台《关于2017年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核办法》《宜兴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专项评议方案》等文件,从银行业务指标和行风专项评议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导向。其中,考核与全市综合评先挂钩,考核结果将在全市通报,并与又好又快发展政策兑现挂钩,且与政府平台融资、政府项目投资等挂钩。此举有效激励相关机构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切实改进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助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企业发展,需要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作保障。面对企业发展需求,宜兴大力推动银企合作、共克时艰,积极对上争取,主动向上级相关部门、机构汇报宜兴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为企业转贷续贷、稳存量扩增量、协调银企个案创造积极因素。同时,组织开展一系列政银企互动活动,增强金融机构对宜兴发展的信心,促进宜兴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5月31日,一场小微企业融资项目签约会在官林镇举行。此次活动是无锡银监分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首次进入乡镇,有针对性地化解当地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会上,该镇94家企业和在宜25家银行金融机构签约,总授信额度达8.43亿元,其中新增授信额度4.46亿元,占比达53%。
近年来,宜兴极少数企业出现的恶意逃废债务等失信违法行为,不仅恶化金融生态,更导致部分银行对宜兴的企业失去信心。对此,宜兴利用法治手段,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合力织就维护金融生态环境的“铁布衫”。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底至目前,已立案查处案件5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9人,挽回经济损失2.2亿元。
改革创新 打响营商环境“宜兴品牌”
总投资50亿元的东方环晟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是宜兴精准服务项目建设的典范之一。去年,东方环晟计划投资年产500MW高效电池片项目,向开发区提出一个条件:若该项目在今年批不下来,那这个项目包括之后的年产5GW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就要落户外地。
“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各项审批。”相关部门领到任务后,立即行动,前后多次找到评审会,与之协调。今年1月23日,环评批复下达,审批环节通关成功。宜兴方快速、高效的办事效率,让东方环晟坚定了在宜兴发展的信心。
今年初,宜兴组织上千家规模企业召开全市企业发展大会。会上,宜兴市委书记沈建说:“我们不能左右经济大环境,但市委、市政府有决心,也会尽全力加强政府各项服务,为广大企业营造温暖的小环境。”
温暖环境如何营造?必须靠强有力的政策来“加码”。全市企业发展大会召开以来,一波涉及项目审批、项目推进、制造业发展、产业扶持、企业诚信等多方面的政策红利得到“释放”。2017“又好又快发展意见”安排奖励资金6亿元,支持制造业投资项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集约发展等;拿出1000万元财政资金撬动1亿元银行贷款,帮助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市里制定《宜兴市制造业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确立发展重点和方向,力争到2019年,培育拥有主营业务超百亿元企业10家、超50亿元企业10家;对上贡献超亿元制造企业18家。据统计,截至目前,去年全市又好又快扶持资金已累计兑现3.57亿元,经市各主管部门审核立项的受惠企业超千家。
一年来,宜兴市委、市政府围绕产业强市战略,不断推出新招、实招,各板块、部门立足自身,创新发展思路、创优服务环境。“一切服务发展、一切为了发展”的理念,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营造了火热的发展环境。去年8月,宜兴实体经济迎来重大利好——“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不少企业主拿到这一“礼包”后,立即算了一笔账。“降低企业水电气等要素价格,对我们这些能源使用大户来说着实‘带劲’,一年仅在水电气方面的开支就能减少近200万元。”江南电缆相关负责人说,节省的这笔开支,可用于项目投资、员工福利等,有效帮助企业拓展了发展空间。一年来,降成本的阶段性成效已初步显现。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宜兴全市积极落实降成本政策,帮助企业减负近20亿元。其中,仅去年就为一般工商企业累计节省电费5000余万元,降低企业用地成本1.53亿元,降低企业税费负担4.56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近3亿元。
每一个重大项目的落地,都是协作奋斗、合力推进的结果,饱含着各级干部冲在一线尽心尽责的实干激情,也蕴含着“以感情打动人、以环境吸引人、以服务留住人”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围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宜兴编制完成了行政权力事项目录、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等5张清单,取消了175项行政审批事项,探索实施并联审批等创新手段,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同时,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提升行政服务水平。今年6月,宜兴市委、市政府再次吹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号角,围绕“3550”改革目标,制定出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服务网建设、“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等一揽子意见,全面推广模拟审批、并联审批、全程代办等办法,积极推进开发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行政审批提速增效明显。随着绿色通道、并联审批等一批创新制度的高效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政务改革全面落实,宜兴的投资环境、发展环境更加温暖、更为优越。目前,宜兴已全面梳理出首批88项“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力争今年10月底前,实现80%的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
图文由宜兴市委宣传部、宜兴日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