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切换
新闻
如何把握工业强国中的江苏定位:“千锤万炼”
2018
01/18
11:44

交汇点讯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当下江苏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无不昭示,在工业强国建设中勇当“领头羊”的江苏,必须主动经受创新的“千锤万炼”,在发展的前沿展现“千姿万态”。

228.jpg

正视压力,必须发挥好“第一动力”作用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正日趋严峻地摆放在江苏人面前:放眼全球,面对现实,江苏要素比较优势正逐步缩小,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产业发展动力有所减弱。

229.jpg

“作为全国最发达地区之一,江苏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和动力持续优化,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但人均资源少、环境容量小、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的瓶颈制约依然比较突出。”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秦分析说,从江苏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看,迫切需要强化创新引领,必须按照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在创新引领、自主发展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核心作用,加快重大创新突破,加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厚植根基。

而另一个值得警醒的事实是:江苏制造业的产业优势与一些省份相比,已出现弱化苗头。尽管江苏省制造业总量连续7 年位居全国第一,但近几年来,纺织、通用设备、家电、机床等部分优势传统产业竞争力在弱化;而在新兴产业方面,整体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并且缺乏像华为和BAT等标杆性企业,同时对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区块链、基因工程等未来产业的跟进不够紧密、抢位不够快速。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必将重塑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南京财经大学专家张为付表示,江苏省目前的产业结构存在产业链过短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必须要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主动拓展供应链的长度,通过增强研发和设计能力,将价值链高附加值的上游环节融入到实体经济。

作为经济最活跃的细胞,企业对此深有感触。“创新始终是天合光能战略的核心,在过去20年发展历程中,天合光能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正是创新为公司的稳步发展注入了持续活力。”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介绍说,从1997年创立到2006年的天合1.0时代,企业打下了光伏发电设备制造的基础;从2007年到2016年的天合2.0时代,企业成为全球最领先的光伏组件供应商与太阳能整体解决方案引领者;2017年,企业开启天合3.0新时代,努力成为全球能源物联网的引领者。

创新为本,助推“制造”转为“创造”

在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戴跃强看来,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是使经济发展建立在真正依靠科技进步、资本配置优化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从而“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他认为,“纵观当前国内外产业发展态势,信息技术与各领域技术的深度融合触发产业深度调整,推动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的新变革,这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难得的新机遇。”

230.jpg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江苏的不二选择。

“企业近年来持续加大对新产品研发立项及老产品技术改造升级,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10%,助推鱼跃成长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康复护理、医用供氧及医用临床医疗器械的专业企业。”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袁振介绍说,集团在美国圣地亚哥、德国图特林根、台北、北京、上海、南京、苏州建有7大研发中心,还建有多个国家及省市级重点研发机构,为促进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搭建了优良的平台。下一步,鱼跃将继续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技术引进、产学研合作与业内企业优势整合等多线并行的方式,共同促进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王秦表示,江苏是我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肩负着先行探索的重要职责使命,必须以历史眼光、全球视野深刻把握科技创新的趋势和规律,系统推进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在瓶颈制约上精准发力。

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的“一深化四提升”专项行动,正在江苏拉开帷幕——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破解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计划;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打通科研与产业之间的通道;着力提升科技平台集聚能力,更大力度强化创新潜力、激发创新活力;着力提升区域创新发展能力,支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大力推进高新区争先进位,为打造“一中心一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动能转换,创新“活水”从何而来

创新从何而来?如何让更多的创新智慧,成为推动江苏制造升级发展的原动力?

“企业是主体、产业是方向、人才是支撑、环境是保障”——这是记者从诸多受访者谈话中提炼出的共同观点。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混凝土外加剂方面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早在改制之前,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即公司前身),即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开发,并在全国率先申请相关专利,正是这一发明,打破了跨国公司垄断我国高铁建设领域的梦想。从最早的京津城际到武广高铁再到郑西客专,该产品占据了我国高速铁路外加剂用量的半数以上。

“人才是苏博特发展核心动力,也是制约更快发展的瓶颈问题。”苏博特有关人士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两者相互促进,取得了成果、尝到了甜头。但人才短缺仍然是最为棘手的问题。要找到专业水平过硬,又与公司企业文化匹配的人才,难度确实很大。但他们通过搭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建立系统全面的考核与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做到“引才”、“育才和“留才”并举。

而天合光能的高纪凡坦言,“市场有个等待期,与技术产品输出周期不完全匹配,再加上光伏市场的不确定性,怎样在研发阶段进行技术产品未来市场需求的洞察,进而确保研发的技术能够为市场所接受,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为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江苏省几年前专门成立了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经过4年多的改革探索,省产研院在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改革成效。”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介绍说,譬如,在全球范围遴选国际一流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充分赋权使用经费和组建团队;探索实施了“多方共建、多元投入、混合所有、团队为主”的专业研究所建设运行新机制,实现了研究机构和研发成果的所有权主要归属研发人员等。

不过,在刘庆看来,江苏目前最缺的是“专注做研发设计的公司”。“比如苹果公司,就是典型的研发公司,它只负责研发,生产制造全部外包,但却占据了全产业链90%的利润。”他建议江苏尽快出台政策,重点支持以研发为主营业务,专门从事外包研发、技术服务和商业盈利模式创新的高技术研发企业。“对这类研发企业给予专门的身份认定,制定个人所得税和设备进口税等优惠政策,着力培养扶持产业技术研发人才和企业。”

交汇点记者 吴红梅 杭春燕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