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引领,江苏经济焕发新活力
中国江苏网1月29日讯 过去五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8.4%的增长让人欢欣鼓舞,但在鲜亮的成绩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避谈问题。其中,“新旧动能连接转换任务艰巨”“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放在了“困难”和“问题”的前列。一列高速前行的重型火车,遇到曲折的转型路,什么能够引领它走向新的辉煌?创新!采访中大多数代表委员的回答斩钉截铁。
解决成果转化痛点 攻破创新“最后一公里”
“谁掌握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新兴的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研活动的‘最后一公里’尤为重要。”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于扬对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科技创新倍感振奋,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痛点”。“转化的投入大、周期长、不确定风险高,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比较缓慢的问题。”
“比如,我现在做的量子信息研究,现在看起来是0,因为暂时还没有市场的预期,但是它一旦爆发就将会是一个新的、非常大的增长点。”寻找风投或企业进行成果转化数次碰壁后,他发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中,资本的力量更多的要“从1到100”锦上添花。“那么,政府是不是可以在‘从0到1’这方面做些工作呢?”
在他看来,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聚合各方力量,发挥各方优势,包括科研人员的技术优势、金融部门的资本优势、政府的政策支持优势和企业家的市场运营优势,通过机制创新、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核裂变”。
他建议,探索形成政府牵头、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等参加的重大创新项目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及多方会商对接机制。主管部门也可引导产业、学校、中介服务机构等各方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联盟、创新服务联盟,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评价与应用转化相结合的有效模式。同时,建立重大创新成果市场准入制度,对技术成熟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给予类似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政策支持;建立重大创新成果保险补偿机制,由制造企业投保,保险公司针对创新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特殊风险定制综合险,财政适当补贴投保企业保费,降低用户风险。
鼓励领军企业“冲浪”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在企业的创新大潮中,创新型领军企业又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数据显示,我省现已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约140家,目前,这些企业正在我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突破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次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维修,都用了我们公司的碳纤维产品。”谈及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省人大代表张国良颇多感慨。他告诉记者,“碳纤维”是一个世界级的科技难题,他们公司做了长达十数年的研究,掌握了大量核心技术,牵头完成的“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在今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碳纤维材料的创新,带来了一个很大的产业链,我们的创新打破了国外的封锁,未来将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张国良表示。
如何培育更多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呢?省两会期间,省民主促进会提交了一份集体提案,建议我省根据本地产业基础和特点制定扶持政策,形成具备区域优势的创新产业集群,帮助企业从小做大,从大做强。在对创新型企业进行调查时,民主促进会发现江苏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大多数只是各自行业的单打冠军,对相关产业集群的引领带动作用不够明显。他们认为,我省应建立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的长效动力机制,促进已入库企业和外围企业的协同创新,实现创新创业与当地资源、产业方向和市场需求有效对接,推动创新型领军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对于大多数创新型企业而言,面临的最大困难莫过于“融资难”。对此,他们认为,创新型领军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意识较强,且研发创新效率较高,目前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江苏需要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贷款为支撑、吸引外资和社会集资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允许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创新资金。
激发区域活力 发挥“组团式”创新优势
除了强调要进一步跟进和细化实化“创新40条”等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体系”。作为提供创新“基础设施”、营造良好创新氛围的载体,不少区域的“组团式”创新已然发挥出巨大效能,更有不少创新区域被寄予厚望。
“江北新区可以选择一些前沿的、有产业发展前景的‘苗子’重点培育。”在南京市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的会议上,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省人大代表、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陈琪认为,基础科学研究、核心技术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江北新区作为江苏首个国家级新区,应当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更多创新成果为江北新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如何让创新成为区域向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型的战略支撑?今年初刚揭晓的国家科学技术奖成为扬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的热议话题。2011年以来,扬州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6项,由扬州主持完成的3个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和质量居全省前列。扬州创新加速度与全市努力打造的“创新范儿”密不可分。记者在扬州代表团讨论时了解到,仅去年一年,扬州新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0家,新开发省级高新技术产品712件,新增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123家,新引进知名高校研创中心56家。扬州努力构建“2+N”人才政策体系,451人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引进培养计划,柔性引进省“科技副总”133人。
审议现场,扬州团的省人大代表们认为,面对新一轮发展,扬州要聚焦聚力创新驱动发展,牢牢抓住实验室、试验场、科创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新一轮科技布局调整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机遇,再引进和建设一批高水平重点实验室,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引领和驱动高质量发展。
江苏经济报记者 耿文博 朱彬彬 张韩虹 洪姝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