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1月27日消息(记者杨明 景明)2017年各省市区经济数据陆续公布。江苏继续以7.2%的增速和8.59万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国前列,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全国第一。江苏聚焦实体经济,矢志创新,用系统化思维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争做工业强国建设的“领头雁”。
冬日的苏北大地,寒风凛冽,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车间内,热火朝天,干劲十足。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回想起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后首次到地方和企业调研就来到徐工的场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总书记勉励我们要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和把制造业搞上去方面要做出新的贡献。特别希望徐工集团要在制造业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多做贡献。所有这些都使我们深受感动,倍感振奋。”
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徐工集团提出“技术领先,用不毁”的金标准,将总营收的5%投入创新研发,在美国、欧洲、印度、巴西设立地区研究中心,由产品开发向研究共性技术、核心技术、专有技术转变。主要指标连续29年稳居行业全国第一,拥有6000多项专利技术,成为世界工程机械前10强中唯一的中国企业。
徐工正是江苏企业在建设工业强国中争当“领头雁”的缩影。在其背后,还有一大批科技小巨人、单打冠军,撑起了制造业强省的半边天。江苏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单项冠军”企业有120家,市场占有率全球排名第一的企业26家,排名第二的16家,名列全国前茅。2017年江苏省实现外贸进出口额超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19%,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4%。其中,出口总值65.8%为机械、电子类产品。
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章寿荣:“江苏这几年的外贸特别有个转变,从一般制造更多的转向先进制造业的出口,最大的在于它的附加值能够提高。这个转化,出口产品的提升,它也是个结构的转型,必然带来价值的增加,我们在全球价值链走在前面去了。”
让制造业第一大省江苏保持经济良好质态的秘诀就在于——政府不遗余力地支持创新的坚实步伐。让实体经济插上信息化、智能化的翅膀,提升竞争力。“十三五”期间,江苏将实施603项、总投资1572亿元的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三年滚动计划。到“十三五”末,江苏将力争建成1000个智能车间和工厂。
江苏省省长吴政隆:“建立服务全省、辐射全国的智能制造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创建一批示范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一批智能制造领军企业,提高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制定实施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促进计划,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一批万亿级产业集群。”
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是提升创新层次的必由之路。单凭企业的一己之力不足以支撑重大创新、原始创新。江苏不仅培育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氛围,还集全省之力建成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定位于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聚焦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打造标志性、引领性的创新高地。产研院成立4年来,从“高质量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等方面破题改革。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践了项目经理、股权激励等多项改革举措,构建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运营的新模式。
江苏省产研院党委书记胡义东说:“新型研发机构是我们研究院最核心的使命,要做颠覆性、原创性技术的开发。吸引更多的创新平台来进行原创性技术的研发,这个集聚的效应会更加强烈。”政府、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在创新生态中的定位愈发清晰,创新成果凸显。江苏正汇聚科学基础雄厚、研究人才密集的优势,打造基础创新的“强磁场”:支持建设359家企业院士工作站,集聚360名院士领衔的高层次创新团队2800多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等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江苏落地生根。2017年江苏54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获奖总数继续保持全国省份第一位。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八年全国第一,成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志。江苏正在以历史眼光、全球视野深刻把握科技创新的趋势和规律,以系统性思维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在新征程上打造江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经济发展要高质量,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推动新的动能蓄势迸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带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江苏拐点。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