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发布会现场
人民网南京5月1日电 (记者朱殿平)打造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5年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实现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探索建立村级公共服务事项全程委托代办机制,力争实现农民办事不出村;5年农民人均收入新增1万元,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推动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专业人才、乡土人才3支农村人才队伍……今天下午,江苏省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即“省委 1 号文件”进行了解读。
江苏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杨根平介绍,“省委1号文件”的起草在全面贯彻中央精神基础上,力争多说江苏话、多谋江苏事、多出江苏招。文件中将目标任务体现在“三个时间节点”上: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高水平全面实现小康;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展现现实模样;到2050年,乡村全面实现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推进措施上,江苏将重点实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品牌强农、农业科技兴农、开放型农业提升、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6项行动。2018年至2022年,着力打造优质稻麦、绿色蔬菜、特色水产、规模畜禽、现代种业、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业电子商务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开展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全程机械化“三项工程”。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5年内力争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30个、超5000万元的产品品牌300个。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江苏将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建设行动,严格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系统,全面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实施生态河湖建设行动,推进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5年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5年培育500个左右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有效保护1000个左右省级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带动市县建设1万个左右美丽宜居村庄。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未来五年内,江苏将实现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所有乡镇基本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和多功能运动场,行政村基本建成体育活动室和多功能运动场。同时,深入开展江苏省文明镇创建活动,到2022年县级以上文明村比例达到65%。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杨根平介绍,江苏将探索建立村级公共服务事项全程委托代办机制,力争实现农民办事不出村。创新乡村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到2022年实现农村社区网格化社会治理全覆盖。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严肃查处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据了解,江苏将实施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加快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5年农民人均收入新增1万元。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3年内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全省区域供水行政村覆盖率到2022年提高到95%。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省定最低标准5年年均增幅不低于8%,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20年以县(市)为单位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确保2020年按时实现脱贫目标。
“钱从哪里来”,是乡村振兴过程中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江苏各级财政支出将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实行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落实中央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调剂机制,完善省内统筹使用办法,所得收益通过预算安排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此外,为加快解决“乡村振兴依靠谁”的问题,江苏将推动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专业人才、乡土人才3支农村人才队伍,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立起一支能够初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杨根平表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江苏省2018至2022年将重点实施乡村振兴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新增万元、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乡风文明提升、万村善治推进、乡镇功能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脱贫致富奔小康、农村改革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创新提质10项重点工程,以后主要围绕重点工程来抓落实,实行整合资源、集中投入。
责任编辑:韩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