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切换
新闻
打造特色民俗旅游 江苏对口产业援疆带动居民增收
2018
09/26
16:07

536.jpg

江苏对口产业援疆带动居民增收

轻纺产业带动当地居民就业

537.jpg

玛依努尔正在为客人准备茶点

538.jpg

当地的民俗文化表演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不到惠远,不知新疆历史。”这是惠远古城当地流行的一句话。央布拉克村作为古城的“老邻居”,马上观光、民俗家访、手工艺品、传统茶点、餐饮文化、歌舞演艺等,每一项都饱含着独特的维吾尔族民俗文化,2016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乡村旅游模范村”。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苏已经在旅游、农业、工业、养殖等多方面进行“产业援疆”,以带动当地居民增收。

茶点人家小院子,每年游客上万

55岁的玛依努尔·买买提,就是央布拉克村茶点人家的女主人。“我们家以前是种地的,每年的收入就1万元左右。”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江阴对口支援霍城县工作组的帮助下,她家原来的住房、庭院、葡萄架和房前屋后的菜园都进行了扩建和装饰,被打造成民俗旅游观光家访点。

每年的6-9月是央布拉克村的旅游旺季,像玛依努尔家这样的民俗家访点,在央布拉克村一共有13家,他们每天接待游客40-100人不等,月收入最低的在5000元左右。

“以前是农民,啥都不懂,2014年突然说要发展旅游产业,根本不知道怎么办,幸好援疆工作组组织我们去江阴、苏州、宜兴、上海等地学习,了解怎样接待游客。”玛依努尔说,那是她第一次走出新疆,来到东南沿海城市,看到处发展得那么好,一下子有了信心。

说起现在的生活,玛依努尔乐得合不拢嘴。“全国各地的客人都能来我家的小院子,坐在一起吃吃茶点,聊聊天,就跟自己的亲人一样。”玛依努尔告诉记者,以前从没想过自家的小院子每年会有一万多人来参观,很多客人来过后他们就成了朋友,回去之后也经常联系。

打造特色旅游景点,助力脱贫攻坚

“整个村的生活条件都好了,大家的收入也比以前高多了。”玛依努尔·买买提指着头顶的葡萄架说,“这都是援疆干部给我们修的,还有桌椅板凳、卫生间等,很多基础硬件设施都是他们帮忙做的。”

玛依努尔一家4口人,之前就住在3间房子里。最近几年日子越过越好,今年还给儿子盖了新房子。按照当地习俗,最好的房子一定要留给最尊贵的客人,所以她的小院里装饰最精致的一栋房子都是给游客住,而自己住在偏房里。

霍城县委副书记、江阴援霍工作组组长陈文斌表示,工作组先后投入1000万元,对央布拉克村阿瓦克街、水定街、河巷街和果园街等四条民俗区巷道进行整治,帮助全村完成18条巷道砂石路面铺设工程,打造了13个特色民俗旅游观光家访点,帮助20户75人脱贫。

“因地制宜,援疆办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打造出一个民俗旅游村。”陈文斌告诉记者,工作组将旅游发展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景区就业、特色餐饮、民俗家访、餐饮文化、歌舞演艺等方式,直接带动就业100余人,间接就业500余人。

央布拉克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五六十户之多,通过打造民俗旅游,贫困户脱贫得到保障。援疆工作组为了精准扶贫,还扶持了10户村民,在伊犁将军府门口设立售货亭,作为定点精准扶贫对象,帮助他们销售薰衣草和其他纪念品。仅2017年,集体收入达到70万元,人均就业增收超过3000元/月,这在整个霍城县也是跑在前沿的。

产业援疆,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增收

江苏对口产业援疆不仅带动当地居民就业,还帮助他们增收。除了央布拉克村,今年1月,伊宁县的轻纺产业区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称号。园区8家企业已经有超过4000名员工就业,预计年底前将再吸引就业1万人。待全部建成后,预计可新增各类企业100余家,吸纳就业3万人,新增产值50亿元以上。

在伊宁县萨地克于孜乡,南通援疆工作组花费350万元建了一座2300平方米的PC智能温室大棚,帮助花农发展庭院经济,实现“花卉之乡冬季也能产花”的梦想。2017年,萨地克于孜乡通过花卉产业帮助150多户花农实现增收300万元。

“自2017年8月起,江苏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挥部投入援疆资金400万元,先后向178户无花果和2633户葡萄种植贫困户发放‘连心券’。”江苏援克前方指挥部产业援疆组组长、克州经信委副主任熊斌谦介绍,仅半年时间,就帮助阿图什市阿扎克乡贫困户完成250万个无花果、1万多吨木纳格葡萄的销售,户均实现增收2000余元。

在阿扎克乡铁提尔村,有一条350米的葡萄长廊,长廊两侧种有葡萄105亩,年收入达30万元左右。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何旭东博士通过栽植密度、树形培养、修枝疏果、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的技术指导,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谢喜卓)

(责编:马晓波、唐璐璐)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