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六个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淮安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提出的“更高质量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构筑现代经济体系”战略部署,淮安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工业强市、新型工业化作为该市一以贯之的重要战略部署。工业强,关键在于主导产业强,主导产业强,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强。近年来,在淮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持续关注和支持下,全市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两新两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盐化凹土新材料、食品)四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实力强、创新强、后劲强的骨干型企业。但同时全市具有较大引领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难以形成产业集聚发展,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急需加大培育扶持力度。
为此,淮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开会讨论对策。2017年底,市委主要领导要求并提出战略规划,围绕“两新两特”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百亿级企业。在积极调研、充分论证、多方借鉴的基础上,市经信委牵头组织起草,出台《市政府关于加快培育百亿工业企业的实施意见(试行)》。
创新要求 有的放矢
总体要求:通过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加快产业发展,培育形成一批百亿企业集群。
培育对象:主要是年应税开票2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或经考核认定实际固定资产投入20亿元以上的重大制造业项目;年新增应税开票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或经考核认定实际完成年新增固定资产投入10亿元以上的重大制造业项目。
培育目标:到2022年,全市应税开票销售超100亿元企业总数达10户以上,50亿-100亿元企业总数达15户以上。其中,到2020年,应税开票销售超100亿元企业总数达5户以上,50亿-100亿元企业总数达10户以上。
培育原则:主要是坚持5个“结合”,即产业培育和龙头打造相结合,招大引强和内生培育相结合,企业主导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综合施策和因企制宜相结合,过程激励和结果奖励相结合。
培育措施:制定鼓励招商引资、推进并购重组、加快存量培育三大类9条培育措施。
保障措施:主要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培育工作机制;聚焦生产要素,确保水、电、汽、土地、人才等要素向企业集聚;坚持结果导向,强化结果运用。
突出亮点 精准培育
淮安市经信委领导班子在充分调研并吸收借鉴省内兄弟地市有效做法基础上,结合淮安实际情况制定最新工业企业培育激励政策,含金量高、针对性强。
政策更加精准。百亿工业企业培育工作充分体现淮安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强市的鲜明指导思想,聚焦淮安经济总量不足、发展不充分问题的清醒认知,尊重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客观规律的科学选择。重点发展“两新两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盐化凹土新材料、食品)四大优势特色产业,体现了随着形势和发展环境的变化,因时制宜、顺势而为整合优化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的主动性、前瞻性。集中精力主攻开票销售50亿元、100亿元以上工业龙头企业,切中当前淮安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大而不强、散而不聚、旧而不新等问题,发力精准、对症下药,对助推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产业迈向中高端、实现转型升级新跨越将发挥积极作用。
措施更加创新。该市创新提出过程激励和结果奖励相结合的培育原则,围绕企业培育路径,在新上项目、兼并重组、挂牌上市等方面,给予过程性激励。对兼并重组成功的项目,满足既定条件予以资金补助。达到阶段性预期目标的,给予结果性奖励,项目竣工投产后,在实施技术改造的前提下,给予一定资金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再投入。创新精神和物质双重激励机制,对年应税开票销售首次超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法人不仅给予精神奖励,还增加了物质奖励。对满足相关条件且年应税开票销售首次超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分别授予“淮安市年度经济人物”称号、“淮安市功勋企业家”金牌,且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300万元。
资源更加聚焦。资金扶持政策进一步聚集,对企业加大有效投入、实施兼并重组、推行技术改造、加快挂牌上市、加强技术创新等方面,资金扶持持续加码,“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年度设备投资给予补助,补助标准在现有基础上提升2个百分点”。要素资源进一步聚焦。统筹调度水、电、汽等生产要素向企业集聚,优先保障重大制造业项目土地供应和环境容量,帮助做好企业人才特别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引进工作。为企服务进一步聚神。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市领导直通车,为企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无障碍的服务。建立企业问题定期协调会办制度,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淮安市经信委在加快培育百亿企业工作中,努力提高工作开展的知晓率、执行率,切实促进百亿企业培育工作顺利开展,推动全市工业经济更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为决胜淮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