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切换
新闻
解放日报:南通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跻身江苏省第一方阵
2019
03/08
16:58

100多年前,先贤张謇先生凭着强烈的爱国之心,在家乡创办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道路,这在南通民营经济发展乃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史上,都是一个值得纪念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

随后,张謇所创的企业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实业领域不断开疆辟土,最终发展成为拥有40多个农工商企业的民族资本集团,其规模、技术水平均居于当时国内领先地位,成为近代中国民营企业成功的典范,使南通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南通在江苏率先进行大规模国有、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为民营经济高起点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条件,催生了一批新办、领办民营企业。本世纪初,南通在江苏全省率先确立民营经济主流经济的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关于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的若干意见》,再次吹响加快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冲锋号”。

为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南通市委、市政府出台文件要求:凡国家未明令禁止的投资领域,彻底向民企开放;凡是外地有的、能享受的合法合理的优惠,南通都能享受;凡是对民营经济有歧视的、不合理的政策,都要叫停。自此,南通民营经济发展迎来新高潮。

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南通个体工商户从1978年1722户,到2017年达55万家;私营企业从无到有,2017年达19.4万家,注册资本超11200亿元。至2018年10月,南通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7.7%,民营经济税收占国、地税收比重达75.6%,固定资产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1.9%,南通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跻身江苏省第一方阵。

多年来,南通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迅猛,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主引擎。当前,南通正在积极争当江苏沿海崛起的龙头,争当全省解放思想跨越赶超的先锋、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先锋、新时代全省干事创业的先锋,加快打造上海“北大门”,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以及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在这过程中,民营经济不仅是重要的服务对象,更是重要的参与主体,民营经济对于南通未来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深刻影响。而打好南通民营经济这张“王牌”,则让南通未来发展充满活力和生机。

率先设立“企业家日”营造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

1899年5月23日,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的正式开工投产。2016年4月,南通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决定,将每年5月23日确定为“南通企业家日”。每年这天,南通都会隆重表彰“张謇杯”杰出企业家、“三名”人物等一批优秀企业家。在全国率先形成尊重、理解、支持企业家发展成长的制度性安排,并不断优化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软硬环境。

2016年5月23日,南通市委、市政府举行隆重表彰活动,授予中天科技集团董事长薛济萍“‘张謇杯’南通杰出企业家”称号,成为首位捧得“张謇杯”的杰出企业家。也许很多人不知道,40年前,当时还是如东县河口镇黄海建材厂厂长的薛济萍正带领着工人挖泥烧砖,而造出最结实的窑砖是他彼时最大的梦想。

时间来到1984年,南通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南通经济体制全面改革,市场体系快速完善,一大批乡镇、集体企业改制民营,由此,一个个家庭作坊、棚户小厂开始发展成为可与知名跨国企业媲美的中国民营企业。薛济萍的砖瓦厂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转战电缆行业,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砖瓦厂被打造成电信、电力、新能源“三足鼎立”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成为南通第一家百亿级制造业企业,第一家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的制造业企业,此外,其还创下数十项全国第一。

2017年,因在强化科技投入、推进转型升级、持续做大做强等方面成就突出,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明达成为第二位获得“张謇杯”的杰出企业家。

事实上,薛济萍、石明达都是南通先进制造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在企业家群体中具有鲜明代表性、良好公认度和广泛影响力。为此,南通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两位企业家创新创业事迹在南通博物苑陈列展出,这也是对“张謇杯”杰出企业家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和褒奖。

南通始终致力于着力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关心支持企业家发展成长的氛围,而这样的努力正发挥更大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南通市工信局副局长贲友华介绍,去年,全年全市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民营工业企业35家;新增民营高新技术企业260家,新增各类上市民营企业8家。全年有15家和14家分别跻身全省百强民企和全国500强民企榜,有4企业入围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榜单。

为民营企业营造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南通做的还不止这些。南通还开展“企业服务周”“企业家面对面”等活动,出台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若干政策措施等;南通市人大推动细化实化扶持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南通市经信委、民发办为实体经济企业降低成本超110亿元;南通市金融办促成各类企业实现直接融资超1500亿元……

去年12月,南通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要求,市、县两级设立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建设运行“政企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办事指引、供需对接、风险预警等综合服务,帮助协调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困难;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不见面开标”市县全覆盖;根据企业申请,新增产业项目类工业用地可缩短出让年限,降低企业首次取得土地成本,到期后按规定续期;“小升规”“个转企”企业办理不动产权更名时免征契税,对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免收不动产登记费;推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对当年投入超过1000万元的智能化先进技术改造项目按设备投入的10%补助,购置本地企业生产的智能装备产品超过50%的按设备投入的15%补助,以设备到场日为准,单个项目最高补助额不超过2000万元。这一系列结合南通民营企业发展情况的具体举措,将为南通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2019年,南通将确保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位次不动摇,这不仅对民营经济自身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南通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今年,南通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望达到68%,民营经济入库税金占全部税收比重稳定在72%左右,固定资产民间投资增长10%以上;有望实现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2家、新增上市民营企业10家、新增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300家,新引进超亿元市外民资投资项目160个;此外,民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有望达7200亿元,民营经济超百亿特色板块有望新增2个。

支持民营企业打造品牌 做好“走出去”大文章

实现高质量发展,客观上也在要求南通在拿出绣花功夫做精产品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以出类拔萃的产品、家喻户晓的品牌,实现更好“走出去”。

“品牌意识”,不仅是一个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也是一座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南通正支持民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商标战略和标准战略,引导支持优质资源向知名企业聚集,引导有品牌优势的企业加快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促进品牌产品不断升级。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在家纺、电动工具、电子信息等民营经济重点特色板块和重点产业内培育、扶持打造一批区域品牌,提升产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通过实施品牌强企推进工程,南通已拥有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200件、地理标志商标21件、中国驰名商标66件。罗莱家纺品牌战略让公司产品连续12年保持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连续6年领跑家纺电商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南通还在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标准占据行业领先地位,南通企业先后主导或参与制定6项国际标准、825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此外,南通还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知识产权授予的南通家纺城版权管理优秀示范点的引领作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展开特色产业产权交易试点。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面向世界市场配置高端资源,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不二选择。因此,做好更高水平“走出去”的大文章,对南通而言也至关重要。纵观南通制造业的国际化进程,不少企业已经从产品端“走出去”的“1.0版本”,升级到制造端“走出去”的“2.0版本”,纷纷在重点海外销区布局生产基地。南通现已成为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的综合性家用纺织品交易市场,市场成交额已超过1000亿元。

更令人振奋的是,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已经率先升级到资本端“走出去”的“3.0版本”,通过开展跨国收购和兼并重组,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尤其是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比如,通富微电收购AMD苏州及AMD槟城两个企业,一举填补了国内高端CPU芯片封测技术空白,企业产能跃居全球第6位。

为保障南通企业“走出去”,南通不仅在国内提供服务,还将服务“线上化”,甚至将服务送到国外。南通市商务局在全国率先设立“引航灯”涉外法律扶助基金,受理企业涉外法律咨询近百次;2017年,南通正式启动全球通商在线APP项目,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为南通乃至全国和非洲以至全世界之间构架一个集新闻资讯、经贸洽谈、生活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类主流信息平台,为世界各地所有的华人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此外,南通还在全国首创“南通市海内外警侨联动服务中心”,打通海外护侨“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在海外建立了20余家分中心,在国内侨胞相对聚集的地区同步建立了联络站、联系点和服务室等。

推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 实现从“跟跑”到“领跑”

正如南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陆志鹏所说,南通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先锋,需要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地标性产业集群、地标性企业和地标性企业家作为引领和支撑。近年来,中天科技瞄准5G市场,加快光通信长距离传输产品的研发进程;通富微电牵手南通中创区建设产业研究院;南通国盛智能科技开建投资10亿元的大型数控机床新项目;南通晶城科创园启动二、三期项目建设,正打造产学研公共平台孵化更多科创企业……

新技术的应用是企业推动效率变革的“加速器”。南通正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拥抱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增强信息化意识和互联网思维,在“3+3+N”产业中植入人工智能“基因”,让生产过程变得“聪明”起来,加快传统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促成产业发展换道超车、加速崛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生产。近年来,“智能制造”成为一个大“火”的概念。事实上,它不仅是制造环节的自动化控制,而是包括从订单接受、产品设计、物流配送、售后跟踪等在内的全要素、全流程概念。在智能制造领域,相关数据显示,经过智能化改造后的制造业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0%左右。令人欣喜的是,南通不少企业已在智能制造上展开布局,工信部公布的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南通占据江苏全省1/4。比如大生集团建成中国纺织行业首条国产化、智能化生产线,万锭用工由50人降到15人,显著提升了生产的质量效益。

新技术快速吸收与应用对于民营企业固然重要,而技术创新更是其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事实上,南通也正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首先从完善创新政策体系着手,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民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快新产品研发、新技术运用和新设备更新;其次,积极发挥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引领作用,通过市场化、项目化等形式,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加快组建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一批新型产业技术合作联盟,加快重大应用成果产业化;最后,对行业龙头、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采取不同的引导策略。其中,积极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研发机构,对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核心关键技术等集中开展攻关;支持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南通推动民营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也有着时间表和任务书。围绕“3+3+N”打造地标性产业和企业,迫切需要突破核心技术上的缺失环节和短板。为此,南通选择将高端纺织产业领域的高档面料、印染后整理,船舶海工产业领域的通信导航等关键设备,智能装备产业领域的关键基础零部件,新材料产业领域的关键工艺、专用装备,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电机、电控、电池等,作为技术攻关突破的主攻方向和重点。“十三五”期间,南通全市力争新培育50家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科技“小巨人”及2000家科技型企业,完成50项江苏省成果转化项目,完成2000项产学研项目。

南通深知逐步实现从技术“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跃升,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力争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实现国产替代、填补行业空白的创新成果。而创新平台是产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源地。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必须要持续打造和推出一批具有更强吸引力的创新平台,为创新人才提供便利的“创新熟地”和事业平台,形成对创新要素和人才的“强磁场”。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南通正在加快建设17平方公里的中央创新区,重点打造南通高等研究院,搭建集聚创新资源、推动协同创新的公共平台。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机构已经签约落户,而在不少落户南通中央创新区的机构和企业看来,其正在成为一个把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创新工厂”。



刊于《解放日报》2019年3月7日

来源:解放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