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下午,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去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和省政府今年批准实施的《江苏省海岛保护规划(2011-2020年)》。据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沈毅介绍, 2002年至2012年底,我省已经成功实施了两轮各五年的海洋功能区划。2012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已达4800亿元,而按照江苏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这一数字到2015年将增长到6000亿元,增长将主要来自海洋功能区划的重新调整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江苏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但为海岛“小省”:海岸线长954公里,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仅有26个海岛,其中22个海岛得到利用。海岛数量少,岛体面积小,生态环境弱,修复时间长,保护难度大是客观情况。
根据江苏省政府今年批准实施的《江苏省海岛保护规划(2011年-2020年)》,江苏将对省内26个海岛、辐射沙洲海域投资19.52亿元布局海岛工程,共设置8类、24项重点工程,其中,海岛资源和生态调查评估工程1项,海岛典型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保护工程4项,领海基点海岛保护工程1项,海岛整治修复工程8项,边远海岛开发利用工程3项,海岛防灾减灾工程4项,辐射沙洲水下地形动态监视监测工程1项,海岛监视监测工程2项。同时,将建设10个海岛综合监测站,形成覆盖整个江苏海域的自动监测站网,每个监测站配备水文自动监测系统、自动气象站、环境自动监测设备,在无人长期值守的情况下自动采集水文、气象、环境等基础数据。
江苏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生物资源、港口资源和海洋能资源。自2002年1月《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江苏实施了两轮为期各五年的海洋功能区划。已形成新城区建设、港口运输业、临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现代渔业齐头并进的沿海产业带。海洋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为24.5%,增长速度快于全省同期GDP平均水平。2012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已达4800亿元,占全省GDP的8.9%。沈毅介绍说,为了达到2015年实现6000亿元海洋产值的目标,除了要对海洋交通运输、船舶制造、渔业等传统产业进行巩固和产业升级外,还必须大力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据沈毅介绍,作为新兴产业的江苏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已经占据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市场;风电产业在江苏也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在为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的推动力,这三大新兴产业将成为江苏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沈毅表示,蓝色经济绝不是遍地发展,而是要有规划。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都离不开对海洋资源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
“为确保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我省设定了生态红线。”沈毅告诉记者,区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建设围填海规模控制在26450公顷以内,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管辖海域的11%以上,保留区面积不低于1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此外,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得到合理控制,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这些约束性指标为沿海开发活动划定了生态底线,将使我省海洋环境得到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