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中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施耐庵传说”等41个项目正式成为苏州市级“非遗”项目,“苏州道教音乐”等19个项目成为前五批苏州市“非遗”扩展项目。至此,我市共有159项市级“非遗”项目。
据介绍,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今年4月1日起修订实施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精神,切实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为今后继续开展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工作做好准备,今年以来,我市组织开展了第六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申报评审工作。经过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推荐名单公示、专家评审委员会复议、评审领导小组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审核,确定41个项目为第六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9个项目为前五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
此次入选的“非遗”项目,与前五批相比,有许多项目与市民日常生活仍然具有紧密的联系,比如传统医药中的儿科、外科、针灸等项目,还有传统美术中的苏州剪(刻)纸、红木雕刻技艺,传统技艺中的丝织、糕点、草席等以及民俗中的圣堂庙会、中秋显宝等项目。虽然这些项目形成发展于农耕文明时代,但其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向自然有度索取的价值观与实践经验,在今天并不过时。从这个角度来看,“非遗”项目的评选应当是“非遗”项目研究保护、传承利用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