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切换
新闻
国际上自由贸易园区有数千个,中国自贸试验区的“中国特色”究竟体现在哪里?
2019
07/11
11:17

习近平主席在日前举行的G20大阪峰会上宣布,中国将在近期采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若干重大举措,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就包括,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进程。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自由贸易试验区扎根于中国大地,其中国特色究竟体现在哪里?自贸试验区建设近6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又将如何建设发展?

中国自贸试验区与国际上自由贸易园区有何异同?

自诞生之日起,自贸试验区就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自贸试验区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也是当今中国推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示范区。自贸试验区肩负着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推进科技创新、为全国推进改革积累新经验和探索新途径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战略的需要。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园建设,随后有广东、天津、福建,再后有辽宁、浙江、重庆、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等省市加入。2018年4月海南全岛推进。近期,积极筹划、等待起跑建设的有山东、江苏、河北、黑龙江、云南、广西、内蒙古等省份,累计参与建设的省市数量将近全国总量的60%,自贸试验区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自贸试验区与国际上自由贸易园区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显著的差异。秉承自由贸易的理念,发挥自身禀赋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这是相同之处。国际上自由贸易园区有数千个,历史悠久,东道国政府选择港口或园区,实施贸易投资促进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形成国际竞争力。自由贸易园区的发展,顺应了合作共赢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在中国,这类似于综合保税区,以及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等。

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差异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承担制度创新和压力测试的改革任务。作为“试验田”,试点高水平开放新政策、中国倡导的国际经贸规则、政府监管新方式,为全国推进改革,提供可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二是合理的空间布局,含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境地区三大块,这与优化区域布局大思路一致;三是产业覆盖广阔,有综合保税区、高新技术园区、商务区(总部经济),交通枢纽、金融、高端制造业、旅游、农业等片区,还有海南全岛,因此实际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四是不仅具有重要经济意义,还有国家长期战略的考量,如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合作、两岸经济合作、拓展边境地区友好往来和贸易、推进中西部地区开放、南海开发与保护等。

自贸试验区建设近六年来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效?

自贸试验区的中国特色,更重要的表现在紧密结合中国实际,走中国之路。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国际规则,而是要体现中国情境、中国话语和中国倡导的国际新规则。自贸试验区改革有句名言“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改革的方向”。在制度创新“试验”中,采用了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加强风险防范的方法。自贸试验区的改革任务,既来自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也来自企业的迫切需求和企业发展的“急难痛”点,呈现“创新、实践、再创新和再实践”的提升过程。

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近六年来,在六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

第一,围绕7大领域150多个改革事项开展“共性”试点。自贸试验区7大改革领域有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完善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和服务国家战略等。7大改革领域辖20多个任务分项和150多个改革事项,被称为自贸试验区改革的“四梁八柱”。7大改革领域可分为“5+2”,早期为前5个改革领域,主要思路是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形成倒逼机制,随着改革深入,进而增加了科技创新和服务国家战略两大改革领域。

探索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众多改革的核心。负面清单具有简明、便于理解、透明度高、与国际规则接轨、配套管理明晰等突出优点。自2013年以来,《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有5个版本,2019版即将发布,对外资开放度不断提高。国民待遇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有2个版本,与2016版相比,2018版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缩减了1/3。针对跨境交付、跨境消费、自然人流动等跨境服务,上海市编制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提高了跨境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的透明度。

第二,各地积极探索差异化制度创新。围绕地理环境、自然禀赋、产业基础的特点,各地推进差异化制度创新,不仅能贴近地区经济实际,而且大大丰富了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内涵。

例如,河南建设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服务全国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辽宁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竞争力;陕西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四川加快构建“四向八廊五枢纽”现代交通体系和信息网路体系,为四川自贸试验区提供了用武之地,近两年来,引进了600多家高质量外资企业,形成了4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陕西西安构建“一带一路”跨国农业产业链,通过交流推广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粮食种植的农业技术,形成中国—哈萨克斯坦合作的种植、收购、加工、物流、销售全产业链。海南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开展南海保护与开发,发展海洋经济,形成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第三,形成了国家层面5批172项和地方层面数千项可复制推广经验。自2014年12月,国务院分5批发布全国自贸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共109项,国家部委分4批发布的试点经验共63项,其中有许多试点经验是多个自贸试验区共同提供的。省级、地区和地方政府在管辖范围内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累计有数千项。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较早,累计形成127项国家层面的可复制推广经验,发挥了“领飞雁”的作用。

第四,培育发展新模式和新产业,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通过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和金融创新等制度创新,培育发展一批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业,如融资租赁、保税展示平台、国际艺术品保税交易、跨境电子商务的保税备货模式、汽车平行进口、文化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和融资等。新建一批贸易和金融平台,如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进口商品展示直销平台、技术贸易交易平台,澳大利亚等国别馆,以及国际黄金交易市场、原油期货交易中心、联合产权交易所、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保险交易所等。其中,融资租赁发展迅速,参与企业有11700家,合同余额达6万亿元。

第五,自贸试验区助推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上海自贸试验区拥有保税、陆家嘴金融、张江高科技、世博和金桥开发5大片区。其中,保税片区是上海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基地,承担了全国1/4货物进出口额的口岸功能,拥有总部经济企业196家,形成了以贸易业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集群。上海自贸试验区120平方公里,经济集聚度高,单位土地产出率高,以上海1/50的土地,创造了全市1/4GDP(约7500亿元)和2/5贸易总额。

全国各地也有类似情况。湖北自贸试验区120平方公里,含武汉、襄阳、宜昌三个片区,以全省0.065%的土地,实现了全省13.5%实际利用外资、30.9%进出口、23.5%专利授权。从全国看,自贸试验区在新增企业数量、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实际使用外资额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实绩。

第六,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形式多样,内容十分丰富,如加强港口和交通枢纽建设,开展教育交流和文化交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共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建设国际经贸合作、金融服务和总部经济三大平台。广东和福建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核心区”。

当前,自贸试验区正在筹划未来的发展。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在筹划新片区建设,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追求高质量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上海自贸试验区新增片区在市场准入、海关监管、跨境金融服务、集约化管理、政府管理模式等方面,将有更多的政策举措。

习近平主席指出,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未来,自贸试验区将从3到5年短中期改革任务到长期战略定位,从制度创新“试验田”到“试验田+特殊经济功能区”,从“制度创新”单轮驱动到“制度创新+新旧动能转换”双轮驱动,实现更全面深入发展,进一步促进自贸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的融合发展。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