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产出一块400瓦光伏电板只需26秒,织出一双纯棉运动袜只需一根丝,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中药生产物料的精准投放……近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行进式采访活动走进江苏各地智能车间,解码制造业转型升级强劲动能。
“江苏制造业规模已连续8年位居全国首位,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处于第一方阵。”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能车间是江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以“智能+”推动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良好基础。截至去年底,江苏累计创建省级示范智能车间728家,分布于以新能源、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的26个行业中。
协鑫集团智能车间的玻璃移载机器人
融合新能源产业,“智能+”培育小镇新动能
在江苏镇江句容绿色新能源小镇的会客厅里,放着一本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书中“通过引进科学的生产技术和组织以合作为原则的新工业,来复兴乡村经济”,是历经70年岁月沉淀而仍最具智慧的观点之一。作为赤水湖畔的江南农村,句容绿色新能源小镇是这么收藏记录的,也是这么探索尝试的——
30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机械移载机左右腾挪。一块电池板从材料入库到包装出库的工艺流程涵盖了自动焊接、粘贴玻璃胶膜、高温高压抽真空、自动修边等近20道工艺流程。然而在智能机器人的协助下,每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周期只需约26秒。“以往每条生产线要25人,现在只用6人。”该车间负责人之一、协鑫集团制造部经理庄益春介绍,现在的产线工人只需在智能中控平台上观察自动流水线是否正常运转。
从事光伏产业十多年,庄益春告诉记者,记忆中人声鼎沸的车间因为工业4.0的到来,变得有点冷清。“但是随着机器人的介入,效率越来越高。”庄益春说,车间是在去年底完成建设并投入生产的。工厂在设计建设之初就考虑到人工成本的增长,运用了大量的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操作,约80万一台的玻璃移载机器人一个车间就有14台。“这样的一台机器人工作一天相当于3个工人工作两天,机器人不会出现错误也不会疲劳。”高度智能机械化的生产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还可将节省的成本用于产品的研发,保持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据了解,总投资14.63亿元的协鑫智能组件项目是小镇率先投入的支柱产业,项目致力于打造集科研开发、生产配套、市场营销、信息集成于一体的现代化光伏智能开发研制基地。未来小镇产业布局方面将以光伏组件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为主攻方向,完善相关产业链上下游配套。
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
智能化升级,装备制造业蹄疾步稳
在江苏省靖江市江阴长江大桥北岸,江面宽阔、水深流稳。一艘由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生产的20.8万吨散货轮船刚刚制造完成,即将交付。此前不久,一艘32.5万吨矿砂船在新时代造船2号船坞下水。此船为新时代造船32.5万吨系列船型的首制船,也是企业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吨位船舶。
这家创建于1970年的造船厂自1996年成功建造全国地方船厂首艘万吨轮至今,已建造交付万吨级以上各类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300余艘。从长江畔的小船坞变成如今拥有宽106米、长588米的大型船坞,进厂快20年的副总经理朱韩钢有幸参与且见证了新时代船厂的巨变。“造船就像造房子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智能化在每一个分段制造过程中,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针对船体、舾装件、管系焊接制造过程中手工焊接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等难题,企业开发了船体双机器人双TIG弧不清根立焊工艺和机器人双丝PMIG焊接工艺,通过构建焊接车间物联网络平台,来实现机器人焊接智能化单元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在新时代分段制造车间,记者见到了正在紧张运行的视觉识别船舶小组立智能焊接机器人。黄色的龙门架上一辆横向移动的小车倒挂了两个机械手臂,“这个机械手臂就是完成焊接的主角。视觉识别系统可对焊缝的空间位置进行初始定位,再经过局部激光扫描找到精确焊缝的起始位置,最后通过焊接工艺的电流电压控制完成整个焊接过程。”朱韩钢介绍,这样的系统使生产效率提高了3-4倍。
据了解,为了进行大型船舶机器人智能化高效焊接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公司新增投资8400余万元,新建厂房16582平方米,新增研发和产业化设备1300余台套。“从生产木船的小作坊到生产货轮的大船厂,企业既传承了建国后良好的工业基础,又紧跟新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朱韩钢认为,对于产业基础庞大的大型装备制造业来说,智能化转型之路才刚刚开始。
沭阳县达丽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织袜机
“智能+”助力传统产业走上“现代路”
一根棉丝下去,一只袜子出来。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达丽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声隆隆,约600台这样的智能织袜机正“开足马力”。一双袜子只需5分钟,一天一台机生产360双,利用先进的智能生产设备,该公司一年棉袜产量约5000万双。“自从2018年引进智能织袜机以来,该公司的产能提高了三分之一。”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管委会帮办人员孙毅介绍。
纺织业是沭阳县的传统产业,也是支柱产业。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提档升级、产学研结合等路径,沭阳当地的传统纺织业正加速向现代纺织业转型提升。
在沭阳县,像达丽这样依靠技术改造推动产品创新和企业发展的事例层出不穷。江苏红磨坊纺织品有限公司斥资5000万新建智能化车间,引进高速智能经编机300余台(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五成。一期投资3亿元的江苏衣道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革新生产设备,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生产效率比同类厂家提高20%以上。面对同质化竞争,该公司生产的新型复合纱线质量优于常规纱线,应用领域从织袜、内衣,拓展到面料、家纺、医用绷带等,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智能+’融合发展已成为江苏制造业转型的一个重要趋势。”江苏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加速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应有的担当,也是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转型发展,更是深入思考如何跨过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中的江苏拐点、把握工业强国中的江苏定位,不断探索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交汇点记者 王甜/文 宋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