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江苏省政府发布厅召开“苏写高质量,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的首场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上,聚焦“经济发展高质量”,由省发展改革委、南京市、苏州市的相关领导担任主发布人,展现了全省经济发展的辉煌历程和发展成果。
苏写高质量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开放大省、创新大省,70年来的发展变化,既有“高速度”、更重“高质量”,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发布会上,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汤明海把这概括为六个方面的发展成就。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省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全省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48.4亿元,到“十二五”初期的5.4万亿元连跨三个万亿元级台阶,到2018年的9.26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全省财政总收入由1950年的3.9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3394亿元,年均增长13.6%。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1952年,全省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52.7%,工业比重仅为15.8%。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1972年,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大产业;2015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8.1%,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标志性转变。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摆在突出位置,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江苏成为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我国全球领跑的219项技术中,有33项在江苏,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也落户这里。至2018年底,江苏已成为全国第二个市场主体突破900万户的省份。
开放型经济实现新突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省抢抓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加快形成以开放型经济为主的经济新格局。利用外资在90年代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1978年到1999年底,全省实际利用外资427亿美元。特别是苏州可以称得上是全省“经济跑道”上的“领跑者”,昆山之路、张家港精神和中新合作共建苏州工业园区,以加速度跑出了高增长、高质量。
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扬子江城市群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7%。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江淮生态经济区生态优先发展的导向日趋鲜明。沿海逐渐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极。苏北五市总的经济增速连续12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以来,江苏更拿出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
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开展“263”专项行动,认真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水土气等环境质量日趋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取得显著改善。
南京将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江苏省会,南京是经济大市、产业重镇。通过推动产业转型、优化升级,持续深化改革开放、释放活力,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南京在质的大幅提升中逐步打开新的稳定增长空间,走出了具有南京特色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据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学鹏介绍,下一步南京将从以下四点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进创新引领。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找准突破口、下好“先手棋”,提出并大力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集聚创新动能。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瞄准主攻点、练好“基本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大力推动关键领域改革。蹄疾步稳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打好“组合拳”、用好“关键招”,在优化环境、项目推进、提升市场主体信心上精准发力。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抢抓机遇期、突出均衡性,着力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苏州将持续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积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努力走出一条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走在全国前列;产业转型快中趋好涌现众多亮点;创新驱动旧中出新积蓄更强动能。
下一步,苏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带来的重大机遇,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全力打造质量更好、结构更优、效率更高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贡献更多苏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