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是与工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看,工业化程度越高、先进制造业越发达,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越大,互动并进、融合发展的态势越明显。当前,江苏正处在推进“两个率先”、加快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我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先进制造业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跟进和支撑。2013年,省经信委充分整合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领域资源,制定出台了全省生产性服务业提速行动方案,并于6月17-21日在昆山国际会展中心首次举办全省生产性服务业活动周系列活动,着力营造合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速发展的良好氛围。活动周期间,将围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工业设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节能服务、商务服务等领域,通过展会、大赛、论坛等形式展示交流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成果,促进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对接合作。
近年来,围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工业设计、融资担保、节能服务等领域为重点,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省经信委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落实工作举措,加大政策扶持,有效地推动了全省生产性服务业的提速发展。
突出规划引导和扶优扶强,大力提升物流发展水平,并建立完善了由17个省级部门组成的全省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着力打造物流政策扶持、物流供需对接、区域联动发展和物流展览展示等四大平台,形成物流工作合力,营造了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环境。经过多年努力,我省物流载体平台日益完善,优势物流企业加快成长,物流业态模式不断拓展,2012年,全省实现社会物流总额16.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实现物流业增加值35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10.4%。目前,全省已有68家省级重点物流基地(园区),省级重点物流企业200家,集约集聚、示范带动的效应非常明显。
深入推进《江苏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十二五规划》、《江苏省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专项推进方案》和《江苏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专项推进方案》,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推进软件与信息服务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取得积极成效。全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江苏软件品牌影响力继续扩大。2012年,我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累计完成业务收入4305.6亿元,同比增长34.6%,业务总量跃居全国第一。全省8家软件企业入选2012中国软件收入百强企业名单,其中,联创集团、南瑞集团进入前十强。
联合省有关部门出台《关于促进全省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成立江苏省工业设计协会,举办工业设计与制造业升级国际论坛,开展省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示范园区、示范企业认定。在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企业跟进的强大合力下,江苏工业设计产业快速发展,对全社会的辐射、带动效益逐渐显现。截至2012年,全省已认定15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30家省工业设计示范企业;5家重点工业设计园区入驻工业设计企业659户,实现工业设计收入68.3亿元;获得工业设计示范认定的重点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超过四分之一来自设计创新产品,实现利润增长45.4%。最值得称赞的是,我省企业参加2012年首届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大赛,两个产品摘得金奖,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通过担保体系的健全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是中小企业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实施有效监管、控制行业风险、完善退出准入、提高运行质量的原则,省经信委着力规范全省担保机构经营,提高担保机构资本实力,遏制风险事件发生。当前,全省融资担保行业呈现规模实力较强、风险基本可控、社会效益显著的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12年底,我省纳入统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共742家,全年新增担保业务3097亿元,在保余额2528亿元,其中融资性担保业务在保2490亿元,放大倍数3.03倍。其中,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担保机构488户,注册资本585亿元,在保企业7.2万户,在保余额2170亿元,占全省担保总额的80%以上。
据了解,本届生产性服务业活动周的内容非常丰富。19日上午10∶30将举行生产性服务业活动周和第七届中国国际物流科技博览会开幕式,为江苏省首届工业设计大赛获奖产品(作品)颁奖;举行省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联盟成立仪式;还将有现代物流、工业设计、融资担保、节能服务等服务类企业与制造企业现场合作签约。18-20日举行江苏省首届工业设计大赛终评产品(作品)展,19-21日举行第七届中国国际物流科技博览会展。
省经信委将以举办首届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周为契机,扎实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提速行动,并细化2013-2015年的推进方案措施和年度工作,从狠抓重点领域、突出创新转型、加强载体和平台建设、做强骨干企业、推进重点项目、加快联动发展、建设人才队伍等7个方面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力争到2015年,全省相关工业园区、集聚区等引入各类生产性服务比重超过50%;推动10亿元以上企业主辅分离,认定省级示范企业2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