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切换
新闻
江苏“十四五”|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江苏还有哪些可以完善
2020
06/23
16:21

工业4.0的提出引起全球关注。智能制造是工业4.0重要的特点之一,智能提升可以使机器人更加人性化,制造系统更有能力执行生产组织活动。近几年,全国各地各类智能制造产业园区雨后春笋般出现,智能制造企业数量大规模增长。然而,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化升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标准体系不完善限制智能制造作用范围。严格的生产管理标准是生产质量管控的最重要保证。发展智能制造目前仍缺少行业性智造标准的支撑,造成系统集成困难、互操作性不足,智能制造智能在车间、工厂级别实现,在园区、集群层面很难形成基于智能制造的产业链协同。

第二,智能制造系统的安全性存在挑战。智能制造需要在制造或加工单元之间与最终客户共享实时海量信息。因此,在整个系统中对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网络的每个节点都应受到严格保护,防止外部攻击和数据误用。当前的智能制造系统在安全性方面还不成熟,存在一定隐患。

第三,数字化的投资回报率不明确。对智能制造的投资耗费巨大,但有时收益情况不明朗。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品销售困难的情况下,数字化投资的回报率具有不确定性。

第四,智能制造支撑体系还不完善。从内部看,智能制造发展需要关键智造装备,关键智造共性技术的发展,从外部看,需要5G以上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撑,需要一批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而这些目前都还在发展当中,形成对于智能制造的强大支撑能力还需要时间。

作为智能制造的基础产业,江苏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19年江苏软件业务收入接近1万亿,仅次于广东、北京,占GDP高达10%,仅次于广东的11%。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升级过程中,江苏正快速有序地推进,苏州智能制造成绩更是突出。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智能制造升级仍有可待进步空间。此外,江苏制造企业面广量大,各类企业法人达200多万家。目前智能化改造主要以大中型企业的单点的、局部的、部分环节的软件应用及装备升级为主,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大多未涉足,企业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建设还在推广示范阶段,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一、原始创新匮乏,智能制造深度融入地标性产业集群是趋势

为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江苏省通过开展两网融合、完善装备产业、加强区域协同,推动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加快集聚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智能制造园区(基地)和产业集群。

江苏智能制造发展虽然在全国处于前列,但相比先进省份,也有一些差距需要弥补。

一是企业的综合实力还要增强。从中国制造业五百强看,2019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江苏有47家,全国省市总数排第四,较北京、广东和山东分别少了51家、12家和3家;江苏企业平均营收规模为886.7亿元,不及北京、上海和广东。

二是试点示范数量还需增加。从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看,工信部最新一期授予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企业全国共307家,其中广东34家、山东25家、浙江25家,江苏仅19家,江苏在全国占比不到十分之一,与江苏工业大省地位不匹配。

三是平台影响力还需提升。工信部2019年发布十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江苏仅徐工信息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榜,而北京有4家;同时,江苏现有的徐工云、紫光云、雪浪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瀚云HanClouds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影响力与广东的华为OceanConnect IoT平台、美的MeiCloud平台和三一重工的根云及浙江的阿里云ET工业大脑平台和中控工业supOS等还有差距。

江苏一方面需要通过政府激励示范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在研发、产业链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方面的作用。

一是基础理论核心技术亟待加强。江苏省智能制造发展侧重技术追踪和技术引进,基础研究能力相对不足,原始创新匮乏。同时,控制系统、系统软件等关键技术环节薄弱,许多重要装备和制造过程尚未掌握系统设计与核心制造技术,几乎所有高端装备的核心控制技术(包括软件和硬件)严重依赖进口,特别是缺乏先进的传感器等基础部件,精密测量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化嵌入式软件等先进技术对外依赖度高。未来,江苏需要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加大基础理论核心技术的研究攻关;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省级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协同。

二是总体战略分业策略需要深化。尽管江苏一直重视智能制造的发展,发布了《江苏省“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但总体战略分业策略需要进一步深化。总体战略方面,倾向于就智能制造谈智能制造,缺少如何发挥智能制造对于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支撑作用,如何通过智能制造实现长三角协同合作、深化国际交流;实施策略方面,缺少像《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动计划(2019-2021)》那样综合性的行动计划,存在战略与策略脱节的危险,对于不同的产业如何分类施策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细化措施。

三是政策联动资源整合开展不足。智能制造深度融入地标性产业集群打造是大势所趋。加快建设地标性产业集群,对于江苏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江苏智能制造与产业集群的政策联动,资源整合还没有充分展开,智能制造对于产业集群,特别是地标性产业集群的强大支撑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二、从高端纺织业集群看智能制造对产业集群的影响路径

推进智能制造实现产业集群发展,需要针对集群特点,设计推进路径。 江苏未来打造地标性产业集群的重点对象,包括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纺织4个集群,作为推进智能制造与先进制造业集群结合的重点。

以高端纺织集群为例,虽然企业紧跟步伐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装备,但是整体上还是有需要提升的空间。江苏高端纺织形成了以盛虹、恒力、海澜等民营企业为发展主体,同时具备从纺织机械、纺织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先,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创新优势、竞争优势的产业链。

如聚酯纤维行业的领军企业江苏国望高科,率先建成了世界领先的涤纶长丝生产智能车间,整个生产流程全面实施自动化作业,快速、低成本高质量满足客户大规模定制化要求,推动实现智能制造模式转变,在装备自动化方面实现了较高水平。但是,在装备与装备、装备与系统、系统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方面还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购买的国外高端数控设备未获得设备数据接口开放权限,致使大部分设备数据还不能自动采集,难以实现车间联网。所以,未来要加快提升智能化水平。

作为典型的流程型行业,高端纺织主要生产环节可靠的成套生产设备缺乏,生产信息不透明造成生产效率不高。未来要加快智能制造,完善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生产线,推进装备升级,加快技术突破,解决发展痛点,提升智能化和数字化运营水平。

虽然不同产业集群的痛点、装备、技术都不相同,但总体看来,智能制造的集群效应主要是通过解决发展痛点、推进装备升级和促进技术突破等路径实现。

三、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智能制造事业,进一步设计实现路径

当前,全国主要制造业集聚省份都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智能制造的政策,接下来政策措施制定要注重在广度、高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广度上,要将智能制造与产业集群打造战略深度融合,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定位智能制造工作。高度上,要进一步推动智能工厂建设,引导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推进智能制造事业。深度上,要进一步深化指导政策,分业施策,根据行业的痛点、难点、发展的重点设计智能制造实现路径。

(一)聚焦智造提升,推动集群高质量发展

推动政策向先进制造业集群倾斜,特别是地标性产业集群倾斜,加强智能制造对地标性产业集群的支撑作用。一是摸清集群智能制造现状,搭建科学统一的集群统计监测体系,推动形成产业集群竞争新优势。二是围绕地标性产业集群智能制造需求、重点装备、重点技术,进一步完善集群政策配套体系。三是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加强省市联动,持续推进智能车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示范区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二)加强标准制定,推动区域高效率协同

鼓励支持区域企业、高校院所组成联合体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制定,推动区域共同制定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评价标准,打造一批国际先进、模式创新的示范性智能工厂。鼓励企业、高校院所参与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制修订,加强智能工厂、智能装备、工业网络等领域的标准互认,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拓展海外市场,有效释放优质产能。

(三)加快示范应用,推动科技成果见实效

围绕高端纺织、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等重点行业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在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装备、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性企业电子商务六大环节各筛选典型示范企业,树立标杆企业并宣传推广,以“点”示范。以智能工业全系统做示范,侧重整个重点行业,进行智能工业全系统应用示范,解决系统集成技术,为全面推广智能工业奠定基础,以“面”示范。

(四)推动配套完善,支撑智能制造加快发展

围绕企业智能制造的关键核心需求,加快推动相关产业和智造服务发展,构建高效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

一是构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以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采取“企业为主、政府资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方式,建设若干智能制造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公共创新平台,提供资料检索、科技咨询、技术转让、重大设备共享等综合服务,强化智能制造基础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增强智能工业整体研发创新能力。

二是支持工业软件发展。重点发展面向工业行业应用需求的操作系统、智能硬件轻量级操作系统、智能成套装备嵌入式实时工业操作系统、工业实时数据库和生产管控软件,加大相关产品的推广应用支持力度。

三是壮大提升智能制造供应商队伍。面向制造业企业不同环节需求,支持装备制造企业、自动化工程公司、信息技术企业向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支持现有的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壮大,鼓励有实力的装备供应商、软件供应商和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五)坚持分业施策,推进政策服务精准化

注重实施分行业、分类型、分企业的智能制造引导政策,推进服务精准化。一是加快制定《智能制造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作为智能制造发展策略的总指导,以及智能工厂、智能车间、以及分行业实施方案制定的依据;二是支持高端纺织、工程机械等国内地标性产业集群作为拟定智能制造分行业实施方案的第一批行业,加强智能制造对于产业集群打造的支撑作用;三是支持钢铁、化工等流程制造行业,从生产过程数字化建设起步,加快向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四是装备、汽车、电子等离散型制造行业,加快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无人车间和无人工厂建设,提高传统制造业设计、工艺、制造和管理水平,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

(作者郑江淮系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