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在短短20年间,已聚集8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同时拥有百亿元企业4家,上市企业8家。除汽车发动机和轮胎外,汽车零部件产品已达400余种,几乎涵盖了所有汽车零部件产品,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
而襄阳与丹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汽车品牌单一,产业链功能不全、本地配套不紧密,零部件本地化率不高,产品链上的零部件产业产值比重偏低,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费用占销售比过低,高层次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技术工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区域创新体系与汽车产业服务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工业经济是“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核心,汽车产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龙头。龙头昂起,才能支撑起工业经济的发展。本报今日编发《多措并举,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丹阳市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对我市的启示》一文,希望能对我市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短短20年间,这里已有8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聚集,拥有百亿元企业4家,上市企业9家。除汽车发动机和轮胎外,能生产400余种汽车零部件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汽车零部件产品,主要涉及灯具、装饰件、机电部件、模具开发四大类。
这就是丹阳,一个县级市,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小小的县级市在没有整车厂的情况下能够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聚集,最终成长为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
6月26日至27日,市长别必雄、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杨绪春率领市委宣传部、市汽车办、市招商局、高新区、经开区、市规划局、市城投公司及东风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赴江苏丹阳进行了考察招商,揭开了丹阳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聚集的秘密。
丹阳汽车零部件集群已经形成
丹阳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0家。“十一五”期间新增亿元企业55家,超10亿元的7家,超百亿元的4家;并已形成了眼镜、五金工具、木业、汽车零部件等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在2012年均已实现销售超百亿元;上市企业已达9家。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8位,综合实力居江苏省十强县(市)第8位。
丹阳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被列入江苏省重点培育的100个产业集群,800余家零部件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新桥、界牌、访仙等镇,从业人员3.5万人。其中摩托车消声器、灯具及汽车仪表台、保险杠、内饰件、微电机、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铝合金轮毂等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同时,还初步形成年产3000辆消防车,混凝土搅拌车、年产两万辆低速货车,3万辆轻卡、500辆特种垃圾焚烧车的生产能力。丹阳先后被授予“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全国优质汽摩配生产基地”、“江苏省汽车零部件基地”等称号,拥有国家级机动车辆及零部件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灯具实验室和省级汽车灯具检测中心。100多家零部件生产企业与国内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一汽、东风、上汽、江淮、奇瑞、吉利、陕汽、济南重汽、重庆重汽等配套,形成了从研发、生产、市场、检测、物流、培训及专业工业集中区为一体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
考察中,我们发现,丹阳市非常注重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和服务配套。从引资到选资,从优化环境到政策扶持,都有力地引领了汽车产业集群的聚集。
明晰定位,引领产业集群
2008年,丹阳市委托武汉理工大学编制了《丹阳市汽摩配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目标、指导思想、鼓励方向和采取的政策措施。截至目前,丹阳市已拥有省级汽车灯具检测中心、国家级灯具实验室、江苏省检验检疫局机动车辆灯具检测实验室等多家专业检验检测机构。这些机构,为丹阳市众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新品研发、产品检测和试验、专业技术培训等公共服务。另外还建成了“华东汽车灯具城”和“中国汽配城”两大专业性市场。兴建了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华东灯城工业集中区”、“兴新工业集中区”和“访仙工业集中区”三个汽车零部件工业集中区,配套建设了以滨江物流、宏马物流为代表的一批规模较大的专业物流中心,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协作配套和服务体系。
政策扶持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汽车产业的聚集,与政府的政策扶持密不可分。在丹阳,凡国家和省已经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在丹阳市都能得到充分落实;凡国内同类地区采取的各种优惠政策,在丹阳市同样可以参照执行。
丹阳市还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专项扶持政策,加速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转型升级,使汽车零部件产业真正成为丹阳的支柱产业。丹阳市发改、经信系统积极帮助汽车零部件企业向上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和国家政策,累计获得国家、省资金扶持近3000万元。
坚持“你发财我发展,你赚钱我保护,你困难我帮助”的理念,丹阳市制订一系列措施优化发展环境,降低投资成本。通过行政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外商投诉中心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打造长三角地区服务效能最高、创业条件最优、投资回报最好的城市”这一目标,做到审批一个窗口和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低于周边地区,做到了“勘察一辆车、审批一张表、收费一张票、服务一条龙”。
另外,丹阳还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220多家物流及货运配载企业将丹阳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集散中心。大力发展新兴金融机构,注册了14家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超过10亿元,年担保能力达100亿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在2008年福布斯全国最佳商业城市评选中,丹阳列县级市第12位。
思路创新加大要素和企业聚集
一座县级市能成为汽车零部件产业聚集的老大,其强大的配套能力甚至超过了不少拥有整车的城市。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降低门槛,大力引进民资和外企。
丹阳市为国内主机厂一汽、上汽、东风、北汽等配套的100多家企业,绝大部分都是民企和外资企业。目前美国、日本、英国、韩国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78家公司,已在丹阳投资兴办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投资总额4.66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投资不过4000万元人民币。众多中小企业和民营资本的入驻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并重。近年来,丹阳市一直积极引进国内外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先进企业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先后有德国汉高、德国贺利氏、日本大赛璐等世界500强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丹阳市。同时,积极引进海内外人才团队数十个,各种高层次技术人才近40人。
对襄阳的启示
从丹阳的地理区位和汽车产业发展历程来看,丹阳东距上海200公里,西距南京68公里,拥有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的立体交通格局,处于长三角黄金腹地,是沪宁经济带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汇的中心集点,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独特优势明显,这是其他地方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丹阳借助长三角汽车产业发展相对发达优势,千方百计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并逐步向整车生产靠拢,以规划引领、政策促进、平台助力、配套助推、流通助强的开放措施,形成了丹阳汽车零部件产业从研发、生产、市场、检测、物流、培训及专业工业集中区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反观我市,襄阳市地处湖北汽车工业走廊带,拥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汽车整车生产与零部件产业近年来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整体发展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和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包括:汽车品牌单一,产业链功能不全、本地配套不紧密,零部件本地化率不高,产品链上的零部件产业产值比重偏低,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费用占销售比过低,高层次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技术工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区域创新体系与汽车产业服务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工业经济是“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核心,汽车产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龙头。龙头昂起,才能支撑起工业经济的发展。
我们要谋划产业发展布局,加强产业发展规划的制订和引领,加强产、招、园联动联席机制,从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扶持政策、产业园区、人才队伍、产招办一体化服务机制等方面出台一整套完整的措施和政策,服务现有整车及主机项目。大力引进发展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配套项目,补全本地产业链项目,积极打造产业集聚区,形成产业发展优势,做大产业集群。
同时,创新工作思路,围绕项目实际投资规律加快项目的引进和落地。学习丹阳市大中小企业一起引,内外资项目一起上的方式。既要抓主机厂商,也要抓零部件配套商,既要抓一级配套商,更要抓二、三级配套商。要适当降低项目投资门槛,积极引进与我市有配套关系的中小零部件企业,争取引进有意向来我市投资、有长远发展目标、有意做大做强的民营中小企业,争取产业集群早日形成。
加快平台建设,鼓励县、市、区依托现有优势拓展零部件产业。相关县、市、区要加快特色园区的规划和建设,要依托现有零部件产业,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要在现有规划的综合园区,进一步细化特色产业园,特别是要围绕产业链条长、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主机及零部件产业链,尽可能在环保、安全许可的范围内细分产品、细化特色产业、分别布局特色园区,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好项目落户平台,有针对性给予优惠和扶持,鼓励汽车零部件中小企业和民营资本的落户与建设。
强化配套服务,进一步加强物流和市场建设。继续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通道建设,加快物流平台和网络建设,制订扶持政策鼓励与周边主机厂配套,扩大物流半径,降低物流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本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快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开发和建设,利用襄阳乘用车、商用车兼有、位置得中独厚的优势,整合现有小型化、零散型汽车零部件市场,加快建设综合型的汽车零部件大市场的规划和建设,加强流通环境和基础配套,以市场引领企业聚集,以渠道带动零部件发展,以配套促进零部件项目落地。
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营造好企业落户的最优环境。学习丹阳推行“企业有事不撒手,企业无事不插手”的服务宗旨。继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方便企业快速审批、快速注册、快速开工、尽快建成投资;加强配套企业引进和服务,加大与成渝经济圈、中原城市圈、关中经济圈、武汉城市圈等周边主机厂的对接与服务力度,一手抓国内市场服务,一手抓国际市场开拓,利用相对成本优势辐射周边地区;切实解决好企业家项目用地、生产用工、人员培训、融资需求等相关的现实困难和问题。通过标准化厂房建设、中小零部件工业园、定向培养、设备租赁、融资补贴等措施加强配套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打造更优的投资“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