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切换
新闻
徐州:创新引领,四大产业赋能转型振兴
2020
12/28
16:28

“42个重大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总投资额854.2亿元,利用外资7.87亿美元。”今年10月,在“2020中国徐州第二十三届投资洽谈会”上,徐州交出了“高分卷”,值得关注的是,四大新兴主导产业项目占比近八成。

过去,徐州产业结构偏重、单一,污染排放量大、生态遭到破坏。痛定思痛,徐州下定决心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和新兴产业绿色发展,围绕技术革新、设备更新和环保达标,重塑传统产业竞争优势,对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行业进行布局优化、转型升级,关停并转煤矿等企业近400家。

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介绍,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徐州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作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以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为主导的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十三五”以来,徐州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改造传统产业、招引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三驾马车”齐发力。有一组数据: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0.6%和40.1%;今年1至8月,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2.1%,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立起徐州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强者更强 装备制造“更智能”

11月24日,第十届上海宝马展开幕,徐工集团以硬核实力出击,展现中国智造的强大阵容。

无人驾驶挖机、智能语音识别挖机、全球首款可远程智能操控全地面起重机……数款徐工5G无人操控“黑科技”产品惊艳亮相,并将深度应用到工程机械领域。前端智能制造,后端智能产品,终端智能服务,徐工以智能化、数字化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重构中国甚至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的格局。

装备制造业是徐州传统优势产业,如何再做加法,让强者更强?徐州坚持延伸产业链条与技改升级并行、招大育强与上大压小并进,推动传统产业质态加速迈向中高端。

上个月,2020徐州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暨工程机械产业合作峰会在贾汪区举行,“徐州工业基础扎实,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具备十分优越的条件。此次峰会,正当其时、正应其势,推动我国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稳步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刘利华为徐州定下了既现实又宏伟的目标。

近年来,徐州市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先后培育了徐工汉云、赛摩协同制造等知名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徐工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联网设备已超90万台、用户数达64万、设备总价值超6000亿元,被工信部批准为全国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十大平台之一,赋能“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企业上云方面,徐州的五星级、四星级上云企业数量不仅是苏北第一,而且紧跟苏锡常、南京,位居全省第五。

以“打造全球工程机械之都”为目标,徐州正积极构建内外双循环格局,徐工集团收购荷兰AMCA有限公司、德国施维英等欧洲企业,海伦哲并购重组法国吉迈克斯,赛摩电气收购意大利EP公司,加速融入全球中高端产业链和价值链。

提质扩容 新能源产业迈向“世界级”

9月初,江苏中能硅业总投资47亿元建设的5.4万吨颗粒硅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该企业全面进入颗粒硅产品智能制造新阶段。

近年来,徐州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新能源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市新能源产业呈现全面深度扩张发展态势,产业主要集中在光伏、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力装备与智能电网四大领域。目前,当地已汇聚中能硅业、协鑫硅材料、华恒新能源等十几家行业龙头型制造企业,新能源产业形成了从多晶硅材料到太阳能电站的完整光伏产业链,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普乐新能源投资16亿元,将全球首个超高效光伏电池规模化量产基地落地于徐州高新区;由凯盛光伏材料(徐州)有限公司建设,徐州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一期总投资22亿元,建设300MW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投产后将进一步完善徐州的光伏产业链……

汽车制造业是现代工业中单品类生产总值较大的行业之一。

4月20日,徐州工业园区内,江苏吉麦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旗下的首款车型“凌宝BOX”正式量产下线,徐州人终于造出了一款自己的“小轿车”;10月26日,开沃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基地一期项目已全面进入试产状态,两个月前,开沃智能纯电中级SUV——天美ET5已上市。

从“光伏老大”,到向新能源汽车、固体氧化燃料电池、智能电网方面全面发力、全面扩张,目前,徐州已形成“一核四基地”新能源产业空间总体布局,曾经的“百里煤海”,正朝着新蓝图全速迈进。

“芯”潮澎湃 集成电路与ICT项目从无到有

9月28日,位于徐州综合保税区的中国(徐州)半导体设备展示交易中心揭牌运营,这是国内首个半导体设备展示交易、检测维修服务项目,填补了行业市场空白。

10月16日,省重大产业项目——“徐州鑫晶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大硅片项目”一期工程通线量产,填补了江苏没有大尺寸硅片生产的空白。

“十三五”以来,徐州以“无中生有”的勇气把控未来竞争主动权。

2017年10月,《徐州市集成电路与ICT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发布,第一次从制度层面,对集成电路产业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布局,确立了“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技术高端化、产品多元化、产业集群化”的产业发展目标,明确了“把徐州打造成为重要的区域性集成电路与ICT产业基地”的产业雄心。

方案出台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邳州市、铜山区等,纷纷把集成电路与ICT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招大引强、培大育强。

位于徐州经开区的凤凰湾信息产业园,是当地集成电路与ICT产业集聚发展最重要的阵地和载体,已集聚近20家年轻的、充满朝气的半导体产业链企业。目前,园内的江苏爱矽、天科合达、联立半导体等多家企业已相继投产,中科汉韵、奥尼克电气等一批企业即将投产。加上金龙湖创新谷、新微半导体产业园等园区的同步发力,经开区内已聚集了30多家集成电路及相关企业。

作为江苏省半导体产业重要“一极”,邳州半导体产业迸发出勃勃生机。江苏影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少有的能够制造“半导体纳米级制版光刻设备”,并拥有“双台面曝光技术”发明专利的企业;拥有苏北地区首家“诺贝尔奖得主工作室”的江苏鲁汶仪器有限公司,是邳州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项目,年产500台8英寸和12英寸磁存储器刻蚀机、等离子体刻蚀机、全自动RIE刻蚀机等产品的生产线已经运行;上海新微科技集团在邳州,形成了半导体材料、先进传感器与物联网应用等高科技领域全产业链的战略投资格局。目前,邳州经开区围绕高端半导体,已集聚了30多家具有影响力的半导体材料和设备企业。

今年,铜山区在集成电路与ICT产业上接连迈出“大步伐”。年初,总投资约3亿元的碳化硅功率半导体模块封测及封装材料研发项目落户,项目主要从事碳化硅(SiC)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封测,研发生产耐高温、耐腐蚀的先进封装材料,项目达产后,年产碳化硅模块约70万只,产值约7亿元人民币;10月底,总投资30亿元的致远半导体大功率分立器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成功落户,公司立足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晶圆、芯片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国内重要的研发、生产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企业,达产后可年产半导体器件3.8亿只,为徐州半导体材料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配套力、增强竞争力增添新优势。

按照产业规划,徐州半导体与ICT三大基地,同步发力,又各有侧重,错位发展。徐州经开区努力打造亚洲最大的大硅片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封测基地;徐州高新区重点抓好易华录数据湖、超元晶圆芯片封装测试等重点项目建设;邳州重点发展半导体材料与设备基地建设,围绕光刻胶、光刻机、刻蚀机、纳米孔径分析仪等产品,打造全国最大的先进光刻材料生产基地。

正威国际集团半导体事业群CEO谢志峰博士评价:“密集的技术、资金、人才支撑,叠加的机遇、独特的优势等因素,为徐州发展集成电路与ICT产业提供了无限广阔空间,徐州这一产业布局得‘很漂亮’。”

徐州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目标清晰可期。预计到2022年,全市集成电路与ICT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

抢抓机遇 大健康步入“快车道”

10月底,徐州连续迎来了多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领域的盛事。

10月30日,以“传承、创新、融合”为主题的2020世界生命科技大会云龙湖峰会召开,8位两院院士、11名树兰医学青年奖获得者,以及众多国内外知名生命科技企业负责人和业界精英翘楚齐聚泉山区。18个涉及生命科技类、医疗金融类、医工交叉和医疗研究项目现场签约落地,总投资额超过100亿元。

同日, 计划投资6.74亿元的复星医药徐州产业园一期项目首期工程奠基,项目规划了制剂组团(全剂型)、胰岛素生产组团、医疗器械组团,同时配有工程中心、质量中心、动力中心、行政中心以及配套的辅助设施。

近年来,徐州积极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筹集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聚焦企业发展关键领域,出台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扶持政策,全力支持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壮大,全市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目前,徐州已形成一批代表性的化药、生物药和中药研发、生产企业,在精神类麻醉类药物、降糖类药物、抗肿瘤中药注射类药物等方面具备较强的领先优势;按照加快构建形成“协同有序、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总要求,规划了多个特色产业园区,产业呈现蓬勃向上的态势。东湖医学产业园和淮海大健康产业园两大综合性园区加快建设,20余个签约项目覆盖高值耗材、医疗器械、AI诊断、配套服务等多个领域,徐州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已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转型发展,潮涌不息。

要引就引“未来产业”,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徐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徐州GDP同比增长2%、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和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强劲,产值分别增长13.2%和18.4%,占规上工业比重同比分别提高3.9和6.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等战略机遇叠加释放,徐州新一轮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