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目标、攻坚克难,江苏经济稳中奋进,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6%,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在经济增幅较以往稳中趋缓的同时,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增幅和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经济质态进一步优化。
稳中提质,产业升级优势凸显
市场需求不足、运行成本上升、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是今年江苏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坚持主动调结构、促转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助推江苏难中求进,实现经济平稳增长。
江苏省经信委主任徐一平介绍,以转型促产业升级,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3%,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3个产值保持增长。近年持续发力的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2.69万亿元,增长19.4%。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了江苏经济增长的‘含金量’”。江苏省统计局总统计师刘兴远分析,以现代服务业为新增长点的第三产业和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表明江苏经济质态进一步优化。上半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上升到38.1%,科研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增长28%、30%、45%,显示了这些产业优良的成长性。
调结构促转型引导投资结构明显改善。上半年,江苏服务业投资增长22.6%,占全部投资比重48.5%;对外协议投资增长23.6%;迈向产业高端化的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投资分别增长53%、30%、42%,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0.1%的增速。
节能减排成效印证江苏产业转型升级提速。一季度,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85%。1―6月,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据初步测算,全省上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减排量均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0%以上,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强化动力,提升创新力竞争力
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刘志彪在解析上半年全省经济形势时说,创新驱动是江苏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核心动力,也是企业应对严峻复杂经济局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江苏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其中发明专利授权增长35%以上。蓬勃旺盛的技术创新活动催生大批新产品面世,全省上半年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4000多个。技术创新显著增强了企业的内生发展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南京常荣噪声控制公司因自主开发了高声强发声器的核心技术,成为载人飞船、大型飞机、核潜艇等高端技术装备的指定供应商。公司总经理张荣初对记者说:“我们公司员工不足百人,但开发的产品,全球仅两家公司能够生产,近年销售额每年翻番。”
在江苏,像常荣这样的科技企业已成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全省现已有31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580多家省级创新型企业,汇聚起由6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组成的创新企业集群。
“最近在基层调研发现,虽然一些地方出现了亏损企业,但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和销售渠道的企业赢利能力在不断增强,规模快速扩张。”徐一平表示,江苏正在制定工业强省评价指标,其中自主品牌增加值、企业研发投入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工业用地产出率,均为导向性重要指标。
深化改革,创优企业生态环境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企业期盼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适应这一需求,江苏推出多项改革举措,着力提升行政效能,优化企业服务。
目前,江苏是全国行政审批时限最短的省份之一。全省13个省辖市均设有功能完善的政务服务大厅,建立起“一门受理、告知相关、集中勘察、限时办结、集中回复”的并联审批运行机制,实现办理流程全公开、审批进度“倒计时”,杜绝“吃拿卡要”。同时大量削减各类“非行政许可审批”,以南京为例,2009年以来市本级规定的“非行政许可审批”已由24项,削减为4项。
投资6亿美元的可成科技是宿迁最大的台资项目,从立项到投产只用了一年半时间。公司总经理洪天赐说:“筹建期间,从用水、用电到工人上下班的公交车线路,相关部门总能及时办妥,正是政府高效能服务营造的良好社会环境,成就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短、频、急”的特点,江苏创新融资机制,成立了“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便捷的融资绿色通道。今年上半年,江苏新增小微企业贷款占比逾四成。
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江苏上半年全社会融资规模近1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融资利率呈现回落趋势,6月份全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45个基点,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去年10月启动“营改增”试点以来,江苏已为19.44万家企业减税95.54亿元,推动企业加大投资规模、更新设备,加速市场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