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侃桢就《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行了详细解读。《纲要》共17篇、59章,近9万字,包括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社会文明、改革、治理和安全等内容,为未来五年与更长远的2035年勾画出宏伟蓝图。
迈向新征程
“十四五”经济发展主要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左右,到202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万元和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2035年远景目标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居民人均收入实现翻一番以上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侃桢介绍,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在框架结构的总体设计、主要目标的统筹安排和任务举措的组织谋划上,都力求充分展现现代化建设的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
《纲要》围绕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高品质生活取得新成果、高效能治理实现新提升、美丽江苏展现新面貌、社会文明达到新水平、改革开放形成新优势等六个方面形成2025年的主要目标安排;设置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和安全保障等5大类28个主要指标。
《纲要》还提出了多项核心量化目标,比如到203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居民人均收入实现翻一番以上,到202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万元等,“这些目标是省委、省政府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反复斟酌的结果,目标稳妥可行、鼓舞人心、提振信心,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李侃桢说。
苏写新篇章
李侃桢指出,“十四五”规划是江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与全国同步,“十四五”时期,江苏将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篇布局,“十四五”规划肩负着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江苏特点的现代化路径的光荣使命。
《纲要》分析江苏发展的阶段特征,强化江苏特色和江苏探索。
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区域现代化道路,提出苏南地区成为在全国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行军、苏中地区成为推动江苏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力军、苏北地区成为支撑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力军。
着眼巩固拓展实体经济优势,提出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实施“壮企强企”工程,强化金融服务支撑。
立足区域协调发展良好基础,明确构建江海河湖联动发展格局,部署打造沿海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持续优化苏北振兴路径举措,提出在缩小城乡差距上进一步走在全国前列,努力让农民和市民不再有明显的身份界限,让城乡品质生活不再有明显的落差。
同时,立足科技自立自强,谋划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着力打造江苏科技创新布局的新支撑。立足数字转型发展,坚持硬件建设和示范应用相结合,从经济、民生和治理三个方面提出实施路径和具体举措,赋能产业升级、创造美好生活。
立足以人民为中心,首次把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分两篇来表述,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努力创造更多公共服务供给、职业发展机会和价值实现可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人口素质,《纲要》突出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到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80岁左右,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左右,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年人数占18%左右。促进科学文化和身心健康素质提高,夯实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纲要》提出加快建立共同富裕政策体系,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建设,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纲要》把美丽江苏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
《纲要》提出,立足改革、开放和创新互促并进,深化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构建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即“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努力建成科技强省、制造强省和开放强省。在争做示范方面,立足新发展格局这个大坐标,围绕培育高效内需体系、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纲要》将科技创新摆在首要位置,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模式。聚力打造制造强省,积极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纲要》既突出了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培育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更强调了质量、效益和安全的统一,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纲要》还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产业振兴、农民富裕、乡村建设、城乡融合等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新目标新举措,着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此外,《纲要》还就聚焦民主法治建设、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加快和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和阐释。
接下来,省发展改革委将联合各部门进一步健全政府与企业、社会沟通机制,动员、鼓励、激发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规划实施,齐心协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新篇章。
《纲要》里谈到了这些名词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
沿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和尾矿库污染治理工程。
乡土人才“三带两助”。
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作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
“苏农云”。
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即依托省政务云平台基础设施资源,整合优化农业农村业务应用系统,形成的“覆盖全省、统筹利用、统一接入、数据共享”的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
“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
动员万家经济实力较好的企业、商会、协会等社会力量与产业基础较为薄弱、自我发展能力相对不足的村联建发展,推动企业转型需求与乡村发展需求有机结合,建立起村企联业联责联心的长效发展机制,推动村企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受益,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人地钱”挂钩。
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挂钩、基建投资安排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
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统筹各系统技术经济特征,构建层次清晰、分工合理、衔接高效、一体融合的现代轨道交通运输体系。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
新工科既包括传统工科的交叉融合和升级改造,又包含应用理科向工科的延伸发展;新医科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体现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与医学结合,及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新农科是指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现有涉农专业,加快农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来源: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许崇静
编辑:芊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