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切换
新闻
常州国家高新区:争当长三角产业中轴强支点
2022
02/17
15:20

作别牛年,迎来虎年。今年是常州国家高新区成立三十周年、新北区建区二十周年,30年的发展历程,高新区因产业而生,更因产业而立。虎年象征着力量、勇敢与无畏,正如常州高新区的产业发展态势一般,活力永续、一往无前。虎年应该怎么干?高新区的答案是奋进!

1、常州市委常委、常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北区委书记 蒋锋

常州市委常委、常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北区委书记 蒋锋

2022年,是常州高新区的“三十而立之年”,高新区始终坚信唯有产业兴、产业强,才能检验出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真英雄。在新的一年里,将聚力推进“重大项目攻坚突破、高铁新城建设和长江大保护”三大工程,加速推动产业做大做强、产城深度融合、全面绿色转型,坚持以特色论英雄、以项目论英雄、以创新论英雄、以服务论英雄、以实干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奋进虎年开新局,全力以赴打造长三角领先、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产业新高地。

以特色论英雄 当好产业中轴的最强支撑

当前,城市竞争回归产业主赛道,高新区坚持走好产业链式发展路径,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推动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加快培育更多500亿级、1000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工业产值规模早日迈上4000亿元、5000亿元新台阶,成为全市产业中轴建设的最强支撑。


2、常州综合保税区俯瞰

常州综合保税区俯瞰

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常州高新区“两特三新一智能”产业有了坚实的基础。去年,全区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产值规模跃升至580.4亿元,智慧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规模均突破400亿元,新材料、新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产值规模也达到了100亿元。


3、高铁新城

高铁新城

下一步,将瞄准主导产业及产业链关键环节全面发力,进一步放大“两特三新一智能”产业集群效应,加快实现由特色产业向地标产业转变。突出龙头企业牵引效应。全面启动实施“1115”大企业(集团)培育发展工程,遴选部分重点企业实行滚动管理和梯次培育,加快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发挥中小企业强链效应。把创建品牌、申报专利、科技成果转化和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等作为扶持高新区中小企业做精做优的重要举措,加快建立健全面向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的精准服务培育机制,在创新政策、人才集聚、资本导入等方面量身打造专属服务,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增强现代服务业促进效应。加快两业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服务环节延伸、服务业向制造领域拓展,鼓励发展高端科技服务、工业设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制造业向高新创造、高新智造转变,同时要抢抓常泰过江通道建设契机,放大空铁水陆“四位一体”交通优势,汇聚更多要素资源,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以项目论英雄 抓住产业集聚的最优增量

项目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黄金资源,是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的重要抓手。常州高新区将继续坚持一切为了项目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确保全年引进优质项目100个以上,切实以高质量的项目不断筑牢产业发展基石。


4、天合光能

天合光能

高新区过去发展依靠项目,未来发展仍要依靠新的项目。更加突出项目为王理念。坚持全区项目招引“一盘棋”,一体谋划、一体布局产业项目,更加突出项目的考核实绩导向,推动宝贵资源进一步向优质项目倾斜,努力打造适宜项目落地的最佳跑道、适宜投资创业的最优环境。更加突出项目招引质量。坚持引强、引新、引外并举,聚焦“两特三新一智能”先进制造产业,加大重大项目招引力度,进一步建链补链强链。利用好高新区外资企业集聚优势,发挥“磁场”效应,瞄准日本和欧洲等地区,确保“十四五”期间招引100个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优质外资项目。更加突出零地招商工作。进一步鼓励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进一步完善AB类优质企业和CD类低效企业“两张清单”,加快土地盘活整理,特别是做好重点企业周边土地整理,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确保全年土地增效4000亩、连片盘活1600亩。


5、新创碳谷

新创碳谷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企业始终是产业发展的主体,高新区将全方位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向既有空间要效能,导入更多的优质项目,开发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建设更多的智能工厂车间,不断增强企业的生命力,提高亩均产出效益。对于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和有改造提升意愿的“危污乱散低”低效企业,符合规划要求、预计转型后可达到准入门槛的,也支持这部分企业进行自我迭代、改造提升,同时鼓励区内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参与低效企业的并购重组、资源整合,获得发展空间,出清风险隐患,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推动产业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以创新论英雄 激活产业增效的最大潜力

创新永远是产业增效的“第一动力”,全区亩均税收最高的森萨塔2021年已经突破了500万元/亩,很好地为全区企业树立了做优做特、坚持创新的发展标杆。高新区产业基础好、企业基数大、创新氛围浓,高新区必须始终把创新作为产业增效的主动力。

高新区创立的使命就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创新是高新区永恒的“第一命题”,创新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核心所在。目前全区高企总数达到了840家,但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等地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当前,高新区正深入实施高企“倍增计划”,争取五年实现翻番,突破1500家。


6、星宇车灯

星宇车灯

坚持创新引领,加速转型升级。高新区产业以制造业为主,挖掘产业潜能既要靠研发有竞争力的产品,还要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今后将加速“智改数转”赋能,对企业重大“智改数转”项目予以补贴,努力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的标杆示范,并持续推动企业“触网上云”,增强产业转型动能。聚焦专精特新,练就独门绝技。去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将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领航企业作为政策支持发展的重点之一”,可见“专精特新”这块牌子的“含金量”之高。高新区将加大各方面的要素保障,着力打造一批专注细分领域、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构筑起坚实基础。融入资本市场,激发澎湃动能。资本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助推器,股改上市的过程更是推动企业规范自身发展的过程,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对于推动企业脱胎换骨、提升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高新区将为企业上市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产业投资基金和国有投资平台也将积极参与区内企业的股权投资,以高新区国有资本看好和参与的“背书”,增强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信心。

以服务论英雄 做实产业亟需的最足保障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类要素资源的供给保障。高新区将以高铁新城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提供充足的政策、平台、人才、能耗、排放等要素资源,切实服务保障优质企业成长所需。


7、长江大保护

长江大保护

2月8日召开的全区产业发展大会,下发了《关于建设长三角产业中轴强支点的实施意见》,以政策为引领全面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新区将在已出台的各类产业政策基础上,分层分类制定企业培育“一揽子”政策,“一企一策”精准扶持培育“1115”重点企业,进一步强化对“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引导支持,有力推动各类惠企政策落地落实,真正以更有针对性、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推动全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更加有力地建好园区载体。高新区将全力打造龙江路两侧产业集聚区,积极开辟龙江路东侧城市产业和西侧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全力打造中瑞智能制造示范园、中日产业园、深圳先进制造产业园等载体,全面推进智能传感小镇、生命健康产业园区等现有专题园区提档升级,高质量建设一批标准厂房,高标准建设一批创新研发平台,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提升落户优质项目的承载力、服务优质项目的硬实力。更加精准地引育各类人才。高新区将为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生活环境和有竞争力的政策支持,加快建设各种层次人才公寓等设施配套,同时竭尽所能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更加有序地稳控能耗排放。贯彻落实“双碳”目标,不断细化完善“保A稳B控CD”工作机制,在保证煤炭消耗总量和单位GDP能耗达标的基础上,最大程度降低对重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

以实干论英雄 打造产业扎根的最优环境

高新区始终牢固树立实干担当的鲜明导向,坚持政府与市场同向发力、干部和企业家携手共进,为加快推动产业落地、增创经济发展优势赋能助力。


8、中日产业园

中日产业园

以构建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宜居便利的生活环境为关键抓手,落实好项目“招推服”一体化工作机制,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争取实现更多“拿地即开工”“竣工即备案”“备案即拿证”的服务示范,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全生命周期保障项目建设、提供创新创业优质服务。

企业家是高新区最宝贵的发展资源,正因为有了一大批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有战略胸怀的企业家,才有了高新区的今天,更会有高新区的明天。高新区将始终把企业家摆在极其重要位置,创造有利于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的良好环境、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支持企业家积极作为、奋发有为,积极营造尊重企业家、关爱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作者系常州市委常委、常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北区委书记 蒋锋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