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无锡召开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政策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促进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未来三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筹划产业用地5000亩,新增建成科研产业载体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功能园区10家左右,重大创新平台5个以上,生物医药企业超2000家,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
目前,无锡拥有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无锡马山国家生命科学园、无锡(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江阴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产业园四个专业园区,集聚药明康德、药明生物、阿斯利康、天江药业等1277家生物医药企业,2021年产业规模达1409.01亿元。宜兴市和锡山区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也在规划建设中。
推动产业、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协同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是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规划布局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政策措施》指出, 要坚持“一园一特色”的战略规划, 构建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头部基金、研发机构、服务平台“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提升产业空间承载能力;同时新政首次提出“推动设立‘分园’‘配套园’或‘生产基地’等”。以无锡马山国家生命科学园为例,环保要求严苛、土地资源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发展,若能在园区之间探索合作共建、投资入股、财税分享等新机制,促进各地区扬长避短、资源共享,便能实现园区之间真正的错位发展和良性竞争。
高端人才难招难留,是各大园区感触颇深的普遍问题。生物医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为加快生物医药高层次人才向园区集聚,《政策措施》提出试点人才贡献奖励政策:“对在锡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生物医药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连续从业满一年、年工资薪金50万元及以上、依法在无锡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按其年工资薪金5%-20%的比例给予奖励,每人每年最高奖励200万元”。同时考虑到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的独特性,对申报“太湖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放宽申报人年龄上限、入锡时间、学历要求、股权比例等条件。
园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如优化土地政策、优化厂房建设审批流程、协调环保排放指标……为此,市科技局制定一系列举措“对症下药”,如“各区增量用地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优先保障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加强制药类项目立项的专业指导,与化工类项目区分管理”、“推动园区建设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每一项都来源于园区的具体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