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宣布将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该计划拟用3年时间,提升全国电机能效,促进电机产业转型升级。年耗电1000万千瓦时以上3万多家工业企业将是该计划的重点实施对象。
电机是拖动风机、水泵、压缩机、机床、传输带等各种设备的驱动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时政等多个领域,是耗电量最大的终端设备。电机耗电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64%、工业用电的75%。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对记者表示,如果我国电机系统整体效率提升5个百分点,那么,每年节约的电量就相当于1-2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
据高东升介绍,电机效能提升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电机产品的升级换代,50%的低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产品、40%的高压电动机产品达到高效电机能效标准范围;累计推广高效电机1.7亿千瓦,淘汰在用低效电机1.6亿千瓦,实施电机系统节能技改1亿千瓦,实施淘汰电机高效再制造2000万千瓦。预计2015年当年实现节电800亿度,相当于节能26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800万吨。
据统计,全国年耗电1000万千瓦时以上的重点用电工业企业有3万多家,电耗总量约占全部工业电耗的80%,这些企业将被列为计划重点实施对象。
然而,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的环境之下,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是否会对企业带来压力?
高东升表示,从表面上看,在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让企业投资进行电机系统节能改造似乎不合时宜,但实质上,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提升电机效能,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刺激高效电机的市场需求,促进电机产业结构优化,还会引导拉动社会资金投向节能环保领域,对扩大内需起到积极作用。
另外,企业“零投入”的升级模式也让计划可行性大大提高。工信部将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整合专业节能服务公司、金融机构、第三方节能认证对企业进行服务。高东升表示,这种模式可以使电机使用企业实现“零投入”改造,节能服务公司可以根据企业要求,选用节能效益分享型等不同模式(节能量保证型、节能效益分享型、设备租赁型)进行电机系统节能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