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切换
新闻
连云港光伏产业特色化转型 迎新生需走新路
2013
08/08
09:49

“虽然是好消息,但是前景如何还需要再观察。”港城最大的光伏企业韩华新能源相关负责人顾士彬每天都在关注中欧光伏谈判的进展。当听说中欧光伏谈判顺利和解时,顾士彬松了一口气。

在港城光伏企业中,如顾士彬一样的忧虑者并不少。毕竟从去年开始,这个行业的坏消息总是多于好消息。坏消息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让整个行业陷入寒冬难以自拔。幸好从8月6日开始,多数中国光伏企业不必再缴纳高达47.6%的反倾销税——前提是这些企业签署了“价格承诺”。

新兴产业为何频现产能过剩

几百年的工业革命经验是,科技是破解经济危机的法宝。然而,2008年的那场危机却颠覆了这样的普遍认同。光伏、风电等新兴的能源技术,并没有担当起经济振兴的重任,反而让世界经济陷入新的泥潭。

2008年,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在连云港“振兴港城”院士座谈会上曾经对新能源产业的快速扩张提出了他的忧虑。然而,这样的声音被各地的“高涨干劲”所掩盖。一时间,所有的地方都在谈新能源革命。“不管有没有从业经验,所有的人都在这个行业逐利。”顾士彬这样描述光伏最热的日子。

“用做水晶工艺品的思路去发展新材料,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业界人士在分析港城光伏发展问题时如此论断。5年前,正是那批水晶工业品材料企业担当了港城试水光伏行业的任务,昔日的“水晶之乡”成为国内知名的硅材料产地,高炉林立拉升了当地的工业用电量和工业产值。

“现在看来,发展新兴产业不仅需要新技术,更需要转变连云港发展工业的方法。”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古龙高一直关注港城新能源产业发展。他认为,虽然中欧光伏危机暂时偃旗息鼓,但是,过去发展新兴产业的做法必须停止。在大力引进新兴产业时候,连云港工业必须用新的思路去发展,用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有计划地调控市场,而不是继续走盲目扩张的老路。毕竟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危机会在哪个弯口等待连云港企业“光临”。

“不赚钱的生意我们不做”

“一块大蛋糕被切了一大半。”港城光伏业界人士如此评价此次中欧贸易谈判结果。据消息人士透露,中方给出的太阳能电池板最低承诺价格为0.56欧元/瓦,每年出口欧盟的太阳能电池板则不超过7GW(10亿瓦特)。而在此前,光是晶海洋一家企业,每年出口欧洲的产品就能达到1GW。不管这个消息是否准确,围绕配额争夺战开始了。

几乎所有被采访的企业谈及现有产能,都表现出非常淡然的态度。“规模扩张现在不是最要紧的问题,赚钱才是眼前最重要的任务。”晶海洋相关负责人说:“现在我们每一笔订单都在测算是否赚钱,因为我们再也不希望过光有产量、没有利润的日子了。”

当下,在港城光伏企业中,敏锐的市场观察取代了盲目的规模扩张。晶海洋该负责人告诉笔者,企业对于市场的敏感程度已经达到测算每一笔生意的回款速度。日韩市场因为回款快,已经成为企业市场开拓的新领域。国内市场因为回款慢,短期内难以成为企业市场开拓的首选。

“光伏企业的转型需要县区政府的力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港城光伏企业负责人非常忧虑此次转型能否顺利推进。他表示,“毕竟少数地方政府更关心的还是企业用电量、产值等指标的增长。”

产业单一威胁增长安全

2008年以前,港城经济界从来没有想到发展光伏产业会“威胁”地方经济增长安全。随着光伏危机的发酵,逐月下滑的用电量让布点光伏产业的园区负责人坐不住了。作为考核地方工业经济活跃程度的指标,用电量一直被认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用电量下滑代表着园区工业增长安全“堤坝”出现了裂缝。

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我市工业用电量在全省13个地级市最低。专家认为,这场用电量下滑的危机源自少数县区工业实体经济单一。

为了分担风险,2012年我市提出发展特色园区和特色产业的计划。然而,在这张计划表中,多个县区出现了定位雷同的特色产业。这样的格局让人担心,下一个爆发增长危机的产业是谁?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相对乐观地看待这场特色化转型大戏。他表示,通过一年的调整,港城县区产业特色化正在逐渐显露雏形。以机械装备为例,海州开发区侧重做光热和特种设备;新浦开发区突出纺织机械和机床等行业;市开发区强调风电、汽车等装备,通过行业区分,装备制造产业增长的安全性正在不断提高。他同时强调,相关县区特色产业必须是真的具有特色,而不是经过包装的相同产业。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