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地图上,只有上海和江苏南通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上。近年,南通市经济发展布局从沿江开发到江海联动,再到如今的陆海统筹,不断升级着自己的“经济版图”。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今年有望突破5000亿元,在转型升级中继续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升级:从“做企业”到“做行业”
南通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历来提倡实业兴城,其传统产业如纺织、船舶制造等,在国内有重要地位。“转型升级是当下发展经济必须直面的命题,没有哪个地方哪个产业能置身之外。南通的传统产业,必须通过转型升级来发展壮大。”南通市委书记丁大卫说。
家纺是南通的传统优势产业,其中叠石桥和志浩两大世界级家纺市场,年销售额占全国同类市场的60%以上。“家纺业的转型升级是被逼出来的,光做企业不行,还要做行业。”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丁可敬说,几百家店面集中在一起,互相压价,大家都没有前途。
金太阳也遭遇过外地同行仿冒,打了两三年官司,虽然胜诉,却损失巨大,于是转型做行业产品链研发,后来又牵头成立江苏省家纺设计和新材料技术创新联盟,群策群力,带动行业发展。
另一优势产业船舶业,因近年来世界性的船市低迷,转型升级成了唯一出路。启东海工船舶产业园的三次转型就是注脚:从拆船到造船,从造船到做海工,再到引入世界级龙头企业对本地海工进行升级改造。园区管委会书记徐永辉说,这里集聚了中远、宏华等近20家世界级海工巨无霸,家家都有独门绝技,今年有望实现产值130亿元。
如今,南通的海工产业规模全国第二,南通中远船务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船舶产业也由小变大,去年造船完工量881万载重吨,占全国15%,成为全国第二大造船基地。南通全力打造的船舶及重装备、纺织服装、石化及新材料等六大主导产业,年产值均已突破1000亿元。
园区升级:从招商引资到招商引“园”
发展经济离不开招商引资,南通的招商引资已升级为招商引“园”、招商建城——引进优质城市资源集中发展园区,引进上下游企业打造全产业园区,同时注重产城融合发展,让资本扎得住根、人才留得下心。
“以往的招商引资,大多是引入单个企业,而招商引‘园’,是引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园中园’。现在已发展到招商建城,做好园区配套,实现‘产城一体’。”南通市经信委副主任闫静华说。
上一轮发展中,南通利用紧邻“大上海”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上海、苏南的产业转移。而自2008年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成立以来,南通先后与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共建苏通科技产业园等12个跨江合作园区,累计入园企业251家,不仅实现了南通与上海、苏南的资源共享,还带动了沿江交通、金融、人才、城市功能的全方位融合。
在启东滨海工业园,除了产业配套外,政府还积极做好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生活服务等配套。如今,南通大学启东校区、海韵广场商务中心、四海家园员工宿舍等配套设施也将陆续启用。
南通市沿海办主任尹建勇表示,南通正积极把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对各特色园区和所在乡镇实行统一管理,打造新型城镇,实现产城融合。“园区以产业为主,而乡镇的城市功能比较弱,只有通过强化所在乡镇的城镇功能,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发展产业。”
理念升级:从江海联动到陆海统筹
“在转型升级舞台上,找什么样的‘舞伴’,将决定着自己的‘跳舞’水平。”南通市市长张国华说。前不久,他率队到深圳考察服务业的升级,到东莞学习企业转型,到广州看开发区发展,而近期又在“上海自贸区”商机中闻风而动,寻求转型升级新机遇,不断寻找着合适的“舞伴”。
靠江、靠海、靠上海,是南通发展的先天优势。张国华说,过去南通的发展重心在沿江,下一步的重点应是强化陆海统筹,发挥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叠加优势,让南通加快融入长三角核心区。
南通市发改委改革处处长梅华说,沿江开发有十多年了,而“江海联动”是南通的特色,去年底,南通在原有发展基础上提出“优江拓海”概念,旨在沿江整合优化岸线资源,在沿海强化统筹开发,把“筑巢引凤”与沿江“腾笼换鸟”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增长极。启动陆海统筹发展,则是希望进一步增强与苏南、上海融合发展的承载力,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沿江开发、江海联动、陆海统筹,是南通不同阶段引领发展的不同战略,一脉相承又不断升级。“陆海统筹是升级版的南通经济版图。”丁大卫表示,未来除了用好长三角一体化、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机遇外,还要抓住陆海统筹实验区这一契机,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拥有海岸线206公里、长江干堤岸线166公里,南通已经江海联动;陆地面积80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近万平方公里,南通足以“陆海统筹”;地处长江经济带和中国沿海经济带T型交汇点,加上始终紧扣转型升级,南通发展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