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丽海洋•蓝色梦想”为主题的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期间,江苏省海洋研究学会副主任唐正康接受凤凰网城市的专访,他表示,江苏省沿海城市虽不具备中国海洋经济的试点省份的独特优势,但江苏省政府一直在推动三个沿海城市的差异化发展。江苏现在的发展方向是利用交通便利与区位优势,变成上海的后花园。国家和各沿海省份重视海洋开发与保护,这对整个海洋经济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和路径。
以新兴产业反哺海洋经济
凤凰网城市:目前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如何?江苏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唐正康:江苏海洋产业,按照划分除了海洋矿业没有,其他的十一个产业基本上都有,只是或大或小的问题。其中最有竞争力的就是海洋船舶,但是海洋船舶并不在沿海,都是在江,沿长江,从南京到镇江到扬州、泰州、张家港、南通,这一路每个城市几乎海洋船舶制造业都是支柱产业。在全国海洋船舶排名里前十位江苏都有三到四家,这三到四家都在沿江。但产业的结构太单一,主要生产传统的集装箱,以量取胜,它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具备。
凤凰网城市:从产业结构上看,还是偏重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唐正康:如果要按照一、二、三产业划分,它主要是海洋的工业,就是海洋船舶。第二是海上的交通运输,连云港在全国排在第九位。往南,南通港现在发展也很大。第三块就是边海流域,一是连云港,只有连云港有海运,也是江苏唯一的海运,二是南通的自然旅游带。其他的比如海洋盐业,但萎缩的很厉害。其实对整个工业结构调整来讲,也是一件好事情,这相当于一种新兴工业给夕阳产业的反哺。
所以江苏整个海洋产业中,省政府现在重要发展是海洋船舶,因为船舶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一旦投入很快带动当地GDP,从经济学上来衡量,资金要素会马上高起来,这种劳动产业,也可以拉动当地就业,拉动当地整个经济,因为产业链相对来讲比较长。另外江苏确立了三个海洋战略新兴产业:海洋风电、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应用。
凤凰网城市:海洋经济占江苏全省经济比重相对较小,原因是什么?
唐正康:因为江苏本来体量就小,像山东产业很多,体量就多,比如海洋石油占了百分之几。广东也是这样,另外江苏区域性的GDP又很大,所以分母很大,分子又小。如果希望提高海洋产业的比重,也要看能否跟上区域性GDP的增长。如果没有强烈的突破,光靠现有的产业存量,没有增量,还是达不到。增量就是慢慢增加一些新兴的产业,但是靠存量发展起来不太容易。
资源互补 促进沿海城市差异化
凤凰网城市:江苏沿海城市之间有没有优化产业结构,或是资源联动互补?
唐正康:从省政府的观点,一直在促使三个沿海城市差异化。从海洋产业来讲,现在已经错开发展了,比如海洋船舶制造都在南通,盐城是海洋风电,连云港是海洋交通,另外连云港也有一些医药企业,所以基本上还是有明显的差异化。但从整个工业来讲,它们确实是重复了,特别是临港工业来讲,相互重合。因为大家都面临大量的滩涂,大规模的空置土地,各地方政府基于引进这些外来资金,引进一些江浙一带淘汰的落后化工类,高污染的企业。虽然地方政府是GDP驱动的,但是国家注重环保和绿色发展理念,监控手段越来越严,所以现在小化工企业正在慢慢地淘汰。
凤凰网城市:江苏省有没有学习周边的一些省份优秀的发展模式呢?
唐正康:海洋经济发展最快的三个省,目前也是中国海洋经济的试点省份:山东蓝色经济、浙江、广东,他们海岸经济发展的优势非常突出。山东半岛整个的港口的条件非常好,而且有工业做支撑,所以国家把它作为试点具有带动作用。而浙江的舟山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现在做了一个大舟山,以港口经济作为一大的龙头。广东优势更明显,所以它们各自有各自的先天条件。
江苏的海岸线是滩涂,沿海地区是经济最不发达的地方,所以哪个模式都靠不上。港口条件也不太优良,离发达地区又远,虽然上海可能辐射,但辐射半径比较小。所以现在江苏省政府也在探索怎么去发展沿海的这一块,希望从国家层面引导一些企业能够资源进入。省里面也通过南北的结队,苏南很发达,南边一个城市帮助北面一个城市。
所以江苏在不断的完善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方面,12月要开通一条新的铁路,直接从连云港到上海,经过盐城,刚好把苏北三个市连起来对接上海,这样铁路网就形成了,所以基础设施完善是带动江苏发展的重大决策。
增强竞争意识 力争上海后花园
凤凰网城市:海洋经济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对江苏发展有何影响?
唐正康:从政策层面来讲,以现在的政策力度已经到尽了,再突破就只有像现在的上海自由贸易区。现在的领导思路是在增量改革,增量以后大家都仿效。
但连云港毕竟还是落后的,所以政策并不会带来特别明显突破。江苏省也向苏北地区倾斜投资,但为什么还发展不起来呢?其实我觉得可能最主要还是人的意识。虽然面海,但是意识非常保守,没有闯的精神,城市非常孤立和封闭。
比如南通一些地区,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发展方向是变成上海的后花园,交通便利以后,上海的辐射作用就越来越强,上海的一些产业会因劳动成本升高慢慢的迁到南通,所以将来会受益。如果南通受益,这种产业外延性慢慢的发展会辐射到苏北地区。城市相互之间竞争和攀比,这种资源在拉扯过程中就是竞争,但苏北不存在这个东西,竞争意识薄弱。像苏州人无锡人那么富裕,是因为他们的竞争意识相当强。好多东西就发展不起来,生产发展最主要还是人来带动,资金是跟着人走的。
凤凰网城市:您认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
唐正康:从正的方面来讲,几乎每个省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都把优势都写进区域发展的规划里,国家审批也认同,其实各个省都在努力,各个省会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所以对整个海洋经济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和路径。
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负作用,每个地方往往都想全方位发展,你会发现好多产业都是雷同的。比如说最典型的战略新兴产业,大家一模一样,都是海洋产业,海岸工程装备。山东在发展,辽宁、河北、上海、浙江、广东也发展。就海岸工程装备来说,从海洋产业来讲他是战略,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各个省都在发展4到5个战略新兴产业,因为国家支持产业转型,转到战略新兴产业去,最后结果大家都一窝蜂,又会出现新的产能过剩。从经济学角度,如果一个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时,意味着这个产业不是战略新兴产业。
现在企业跟着政府走,政府指挥棒一指,各级政府就开始往那边投钱。在沿海发展规划中必须要特别警惕,如果一旦出现产业过剩,总是走循环的道路,这对国家的经济不是一个好事。另外从优势来讲,国家提出沿海未来是可持续的发展,绿色发展。从势头来讲,国家现在开始重视他,这是积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