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盱眙开发区海峰海林轴承公司院内,10多名工人正忙着发货。“每套轴承约13克,120万套精密轴承将出口到德国博世公司,组装成电动工具。”公司主办窦玉梅介绍道,“博世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已与本公司合作了20多年。”
轴承作为机器上一个小零件,却承载着盱眙一个大梦想。“2012年县开发区钢管轴承产业总产值30.4亿元,县工业总产值三分天下有其一。”县委书记李森说,到2015年钢管轴承产业将打造成为盱眙首个百亿级产业。
集聚规模,做粗产业链
2003年以前,盱眙的钢管轴承产业几乎是一张“白纸”;2004年,首家投资过亿元的钢管轴承企业入驻;2009年有30家钢管轴承列统企业;目前已有60家钢管轴承列统企业。一路走来,盱眙钢管轴承产业“葡萄串”效应凸现。
在建的中弘国际高端轴承项目投资20亿元,是这个“葡萄串”上的最大硕果。“2005年,我认识了上海中弘国际集团的魏老板,当时他并不想在盱眙投资。去年8月,中弘国际正式落户盱眙,当地的产业集聚规模是该公司选择投资的重要因素,”盱眙县科技局局长王佩华说。该项目建成后可年产8700万套轴承,年销售额超50亿元。
“葡萄串”的分支也果实累累,从该县马坝镇的轴承产业招商中可见一斑。该镇2004年从无锡引进投资5亿元的凡力轴承钢管,年生产轴承钢管1.5万吨,急需辅助产品组装配套。后分别从无锡和浙江引进金马钢球、保利轴承钢管和新昌弘基轴承3个企业与之配套,马来西亚客商又出资2亿元与凡力轴承钢管联营,公司规模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三倍。
“葡萄串”越结越大。2009年,盱眙被江苏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命名为江苏唯一的“新兴轴承之都”。2011年,被省商务厅批准盱眙开发区为省级轴承特色产业园,省出台的《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中,首次将盱眙轴承产业上升为“江苏战略”。
优化配套,做长产业链
以前盱眙轴承钢球、保持架、密封圈等零部件多数从外地购进,增加了企业的物流和生产成本。如今,这种尴尬的局面已被打破,绝大多数配套产品可在园区相关企业找到。
“把盱眙作为海峰海林集团在国内唯一的产业基地,是出于对盱眙产业高地的依托,更是对高端的配套设施、满足产业链项目入驻的3000亩钢管轴承产业园的青睐。”公司负责人杨蓉说,目前公司用工252人,今年前三季度销售总额406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
轴承产业园中还有“园中园”,宁波轴承产业园就是其中之一,重点发展钢管轴承及其延伸加工产业,从轴承内、外套圈及钢珠、钢球生产到产品轴承组装、销售,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产品35%出口国际市场。
盱眙轴承企业多为新建企业,设备先进、产品先进、零配件齐全。盱眙开发区内轴承型号有100多种,年产量近2.5亿套。相关企业间零配件实现资源共享,为自己生产、集团化托运、共同研发等商业行为提供诸多合作模式。
产品配套的同时,服务配套也在加强。2012年,全国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首次离京,到盱眙县召开。适时举办产品配套见面会、周三信贷开放日、招工专场、领导挂钩企业等活动,帮企业解难题。
“近年来,62家钢管轴承类企业注册商标35个,收到商标培育指导书32份、商标注册建议书17份、商标战略跟踪服务卡35份。”盱眙县质监局副局长刘宗明说。
创新驱动,做强产业链
江苏凡力钢管总经理彭煜有1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日前在接受采访时,他向记者介绍最新的一个发明:“油管电加热调质热处理方法及装置,可生产高级别技术附加值高的油套管,满足深井开采需求。”
创新在盱眙备受推崇。2012年,该县开发区申请专利967件,获授权专利418件,创历史新高。盱眙采取 “一地一策、一企一策、一人一策”吸引人才,设立1000万元“天使基金”,引进央企中材集团等两支“国家队”研发平台,为全市唯一一家蝉联“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县”称号。该县全年科技投入超过4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28.1%,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姜采蓝 海军 光明 正扬 舜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