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切换
新闻
江苏淮安特色主导产业成发展新“引擎”
2014
01/02
15:10

编者按:凝心聚力拼搏路,春华秋实又一年。刚刚过去的2013年,面对极其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540万淮安人民,团结一心,克难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全面小康社会和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实现了新的进展,淮安科学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越来越多地展现出现实模样。在辞旧迎新之际,本报即日起推出《2013,那些激励我们的词汇》专栏,系列报道去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绩、新亮点、新经验。

核心提示

中国江苏网1月2日讯 “一座城市必须有适合自己的主导产业,没有产业的支撑,城市就将失去活力,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名城。只有将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才能绽放出时代的光辉。”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经这样评价主导产业对于一座城市的重要性。

那么,对于目前正在全力跨越发展,加快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淮安来说,会选择什么样的主导产业呢?2013年6月28日召开的淮安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淮安要重点打造盐化工新材料、特钢、电子信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形成以“4+2”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如今,半年时间过去了,淮安“4+2”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呢?记者用几个关键词带你看一看。

关键词:产业体系

【淮安思路】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尽快制定出台整体推进意见和个性化扶持政策,重点打造盐化工新材料、特钢、电子信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形成以“4+2”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目前,四大主导产业的销售收入分别在400亿元到600亿元,要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全部过千亿元;到2015年,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500亿元。

【事实说话】2013年,我市制订了“4+2”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实施意见,建立了“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套班子”推进机制,推动产业集聚发展,“4+2”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预计2013年全市盐化工新材料、特钢、电子信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将突破2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达31%;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0%。

关键词:骨干企业

【淮安思路】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对淮钢、实联化工等列入市级重点培育的30户龙头企业和每个县区的骨干企业逐户制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鼓励企业发展终端产品、整机产品、市场最终消费品占据产业高端,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影响,到2015年形成一批销售超3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力争实现销售超300亿元特大型企业的突破。加大企业上市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今世缘酒业、井神盐化等企业尽快上市,促进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裂变式发展。引导中小企业特别是“双高型”企业找准在产业链中的位置,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以小产品创造大市场、形成大配套,促进产业扩链补链强链。

【事实说话】2013年,我市在宏观环境趋紧、微观运行困难的情况下,加强工业运行调控,建立列统工业信息平台,按月组织全市工业运行联席分析暨问题会办会,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举办第四届淮安国际工业博览会,组织企业参加江苏产品万里行和APEC中技会等重要展销活动,企业累计意向成交额近15亿元,帮助企业争订单、抢市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率队赴中国化工、沙钢、扬子石化和江苏华尔润等市直企业的集团总部洽谈发展项目,全力推动市直企业做大做强。预计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现价产值4500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增加值1100亿元,首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3.2%。新增列统企业300户,总数超2200户。销售超亿元企业700户、超10亿元企业40户。

关键词:特色基地

【淮安思路】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政策扶持,精心打造全国重要的特钢、新兴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基地,将盐碱科技产业园培育成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色经济板块。加快完善功能配套、促进要素集聚,重点推进特钢高新技术研究院、南京大学淮安高新技术研究院、国家级盐化工质量检测中心等技术平台建设,积极引导同类或关联企业向基地集中,确保每个优势特色产业基地都有1~2个国家级或省级创新平台作支撑、若干龙头企业作引领、一批中小企业作配套,形成上下游产业配合密切、分工明确、链条衔接的产业组织形态。

【事实说话】2013年,我市盐化工产业发展获省政府专项政策支持,并获批国家火炬计划盐化工特色产业基地。金湖开发区石油钻采装备制造获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认定。盱眙古桑凹土科技园获省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认定。

关键词:重大项目

【淮安思路】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大力实施“3211”工业重大项目攻坚计划,狠抓项目投速、投量和投效,促进产业主体爆发式增长。严格实行市级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和季督查制度,在县区季度观摩中坚持有项目就看、没项目就不看,亿元和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周期分别不得超过24个月和36个月,新竣工项目次年开票销售不得低于2000万元,以此保证源源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事实说话】2013年,我市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53个,新竣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3个。30个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实联化工纯碱、胜克机电核心零部件等15个项目竣工或部分投产;金石集团水下采油树及井口装置、中欧旅居车等20个重点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实施。中兴4G智慧产业园、富士康智能电视等重大项目签约落户。晚报记者 王荣

原标题: 淮安特色主导产业成发展新“引擎”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