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这脍灸人口的诗名,就是对唐宋时期南充生产绸、绫、锦、绢、丝等的形象写照。如何留存丝绸文化和工业文明的记忆?8月1日,南充文联、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研讨会,南充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主委程卫东及来自成都、南充、达州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参加研讨会并达成共识:依托中国存续时间最长的丝绸名企的历史遗存,打造南充市首个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并将其打造成南充城市新的文化名片。
中国丝绸工业的活化石在南充
在研讨会上,据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任立荣介绍,据《华阳国志》记载,周初,今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所产蚕丝织物已经成为周王朝贡品。秦汉时期,各县令皆劝课农桑,丝绸业一跃成为南充社会经济的一大支柱。此后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南充这块广袤土地上,到处呈现出一派栽桑、养蚕、缫丝的繁忙景象,“1912年,著名民主人士张澜与留日实业家盛克勤在南充共同创办工厂,首开机器缫丝、织绸先河,该厂后来演变为六合集团。该集团现在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中国存续时间最长的丝绸名企,因此被称为‘中国丝绸工业的活化石’。”
南充,特别是六合集团丝绸文化厚重,业界影响广泛。2005年3月,南充获得“中国绸都”称号。当时,全国共有7个“中国绸都”,除南充外,分别为杭州、苏州、湖州、嘉兴、吴江、无锡。南充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国绸都”。
研讨会当天上午,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厂区保留完好的百年四合院、民国时期的青砖茧库、上个世纪50年代初修建的青砖木板房职工宿舍、80年代修建的职工电影院、100岁高龄的古桑树等。“100年的生产车间、职工宿舍、仓库、桑树等实物资料,荟萃在一个尚在生产的丝绸企业厂区,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与会专家、学者也惊叹不已。
呼唤南充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
南充方面决定:利用丝绸名企的历史遗存,打造以丝绸文化为主题、多元文化交融的中国绸都南充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日前,在西华师大美术学院的支持下,丝绸文化产业园概念设计出炉。
记者发现,该创意园设计方案显示,其定位为西部丝绸文化发祥地、南方丝绸之路零公里、中国丝绸工业活化石。西华师大美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匡斌权表示,未来的这里,还将是中国丝绸文化创意的硅谷。
据悉,南充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位于南充市高坪区都京镇内,一期投资4.5亿元,占地170亩,将建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名桑园、蚕种馆,利用闲置办公楼、厂房和生产场地,打造集丝绸文化艺术沙龙、现场参观、生产体验、丝绸精品展示等于一体的特色景点。
对未来的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各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建议。原成都理工大党委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冯文广认为,民国时期的工厂是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的亮点,要丰富民国时期文化内涵;四川文理学院党委书记李万斌称,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要体现巴文化、蜀文化和丝文化;原南充市文化局局长郭宪伟认为,要处理好创意园和生产的关系,要保护好工业遗存,要大气魄、大手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充著名作家魏继新希望,把创意园建成集旅游、生产、文化于一体的园区。南充市委党校教授宋先钧认为,当准确定位,突出丝绸文化元素,展示工业文明。南充市茧丝办主任李伟说,建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具有创新性,明年南充市将迎来“中国绸都”挂牌十周年,南充还将举办“中国丝绸国际博览会”及相关高峰论坛,相关方面要力争使丝绸产业创意园得到国、省项目支撑,并尽快落地实施。在现场南充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杰峰还为创意园赠送了一幅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