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11日讯 2013年,省经信委以推动工业强省建设为目标,以日益增长的生产服务需求为依托,以机制创新、知识创新为动力,加快新技术、新业态推广应用,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着力构建多领域、全方位、网络化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当年全省物流业完成增加值39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8%,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全省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3家。
2014年,全省将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以市场为导向、骨干企业为主体、重点项目为依托、平台载体为支撑,推进重点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工业设计
围绕工业设计与制造企业融合发展的目标,推动工业设计观念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
推动工业企业设计观念创新。强化工业企业在工业设计发展主体地位,推动工业企业设计中心能力建设。引导工业企业加强工业设计投入,转化和融合先进技术,基础创新设计能力,塑造企业品牌形象。鼓励优化企业管理架构,提升工业设计人员地位,壮大工业企业内部的设计能力。通过工业企业内部流程再造,提高工业设计在企业产品开发升级、生产、物流、销售等全流程中的引领作用。
推动专业设计机构服务模式创新。以设计成果产业化为目标,鼓励设计机构创新设计服务模式,延长设计服务产业链,开展市场调研、流程再造、合作经营、品牌经营等服务,由简单的外观设计,转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引导企业、高校、园区等单位联合成立学生实训基地、工业设计科研工作站和订单式人才培养基地,推动教学资源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鼓励工业设计专业师生自主、联合创业,成立工业设计专业机构。推动企业与工业设计院校机构、个人间通过购买优秀工业设计创意、合作生产加工、专利入股等合作方式,实现优秀工业设计创意落地。
推动工业设计园区管理模式创新。以服务地方工业为方向,规范工业设计园区建设,完善园区配套服务措施,优化提供人才培训、管理咨询、创业辅导、需求对接等服务,集聚工业设计上下游企业,促进工业设计上下游产业合作发展。支持省内工业设计园区拓展业务服务范围,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自建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市场组织共建实施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利用园区的实验室、快速成型设备等软硬件设施,为当地企业开展检验检测、快速成型、样机试制等服务。推动相关园区采取服务入股、风投经营等方式,与入驻设计企业建立深层次战略合作,充分发挥信息、资金、人才优势,服务、孵化中小设计企业。
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两大要求,搭建工业设计对接交流、示范推广、人才服务、政策扶持四大平台
搭建工业设计对接交流平台。鼓励举办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工业设计交流论坛,促进设计思想、创新知识和商业模式的交流探讨,促进全省工业设计意识提升、水平提高。组织和参与、推动国家级、省级、市级工业设计大赛、优秀工业设计成果展,发掘省内优秀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发现优秀工业设计人才。举办系列工业设计项目对接活动,壮大工业设计市场规模,推动工业设计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引进、吸纳和推广优秀设计资源,为全省各地区特色产业进行嫁接、助推升级,实现创意设计落地生根、外部资源与当地有效需求结合。探索规范工业设计合同执行模式,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搭建工业设计示范推广平台。开展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示范园和示范企业认定,确保省级示范单位的引导示范水平。建立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备选库,推荐优秀企业申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开展工业企业工业设计应用、设计企业与工业企业长期合作、设计园区创新服务管理模式、高校设计成果产业化等相关方面的成功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经验在全省推广示范。
搭建工业设计人才服务平台。积极引进人才。与各级组织、人社等部门加强合作,推进建立制定符合工业设计人才特点的激励机制,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利用产学研平台共同培养人才。鼓励企业与高校、职校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抓好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实用型人才。组织举办和配合开展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工业设计师、政府主管部门等面向不同对象、不同层次人员的工业设计培训班,普及工业设计知识,提升工业设计意识。
搭建工业设计政策扶持平台。开展全省工业设计统计核算研究并探索建立省级工业设计统计核算体系,继续完善省认定工业设计示范单位的统计报表制度建设,构建工业设计统计数据体系,做好工业设计发展基础工作。强化项目资金引导作用,每年安排省级工业设计专项扶持资金项目,推动工业企业设计中心建设、专业设计机构发展和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推动市县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多种形式的鼓励政策。通过政策扶持和优质服务,形成鼓励设计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导向。
现代物流
以两业联动为重点,打造融合化发展新优势。鼓励制造业物流业务分离、物流运作分立或物流业务整合外包,实现企业物流社会化和专业化。加快物流产业链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完善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平台,通过协作、协调与协同,实现资源整合和业务聚合,提高制造业供应链物流整体效率。
以集聚集约为重点,打造网络化发展新优势。围绕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商贸流通专业市场等产业集聚区和交通枢纽节点,推进省级重点物流基地等物流运作载体平台建设,并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倾斜扶持。通过整合优化、功能提升,充分发挥其整体效能和集聚带动作用,促进供应链相关环节在物流基地(园区)实现衔接和集聚。
以做优做强为重点,打造社会化发展新优势。通过兼并重组、联盟合作等多种方式,引导扶持一批综合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市场集中度,上规模、上水平。鼓励中小物流企业进一步做专做优,讲质量、讲效益,提升专业化竞争优势。充分发挥省级重点物流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诚信意识,着力打造江苏物流品牌。
以科技创新为重点,打造信息化发展新优势。加强省级物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掌握新技术、拥有新模式、具备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大力推广应用各种物流新技术、新装备,大力推动物流管理的标准化和业务流程的透明化,大力提高物流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引领产业向高端攀升,提升产业层次,提高运作效率。
以节能环保为重点,打造绿色化发展新优势。积极推广甩挂运输和多式联运等运输方式,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高效组织和顺畅衔接。建立和完善应急物流体系,积极探索建立适合电子商务模式的低碳物流体系。在采购、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等各个物流环节推行绿色物流运作方式,完善逆向物流系统,实现物流全程绿色化管理。
以外向拓展为重点,打造国际化发展新优势。牢固树立国际化发展理念,加快发展适应国际货物中转、采购、配送、转口贸易业务要求的国际物流。鼓励与国外物流企业开展合资、合作,推动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拓展国际化经营空间。继续举办好中国国际物流科技博览会,扩大展会外向度,并以此为平台,增进国际交流合作。
以区域协作为重点,打造一体化发展新优势。针对省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产业特色,着力构建与区域内产业配套的物流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包括长三角区域在内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协同合作,引导物流资源跨区域整合,共同培育统一开放、通畅高效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消费品、农产品冷链等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城乡物流一体化协调发展。
以推动发展为重点,打造政策环境新优势。充分发挥省经信委转型升级引导资金导向带动作用,加大对重点物流领域、重大物流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各类不同投资者积极参与物流项目建设,为我省物流业发展提供更为完善的基础条件。加强物流行业协会建设,进一步做好物流标准、统计、诚信等行业基础性工作。支持重点院校物流相关学科和产学研基地建设,完善物流职教联盟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多管齐下培养多层次物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