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规划医疗产业园区有哪些新鲜思维?能够给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国内医疗产业园区带来何种启示?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冉燃
面对中国已有400余家省级以上医药产业园区的现实,江苏省镇江市筹谋紧扣医疗产业创新,实现弯道超车。
在近日召开的镇江医疗健康园区新模式国际研讨会上,东京经济大学教授、镇江生态新城总制作、总规划周牧之表示,医疗产业作为21世纪朝阳产业,市场潜力大、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关联度高,是镇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而医药产业园区作为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已经无需讨论要不要建设,而是要讨论如何建设,特别是要讨论园区的设计理念怎样才能独具特色,进而吸引优秀企业入驻。”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朱夫主张,在医疗产业园区搭建平台,整合移动终端、新技术手段、物流网、电子支付平台等系统,为医疗健康服务。
朱夫曾多次受邀参与讨论主管部门召开的新医改内部座谈。他告诉《瞭望》新闻周刊,中国的医疗资源相对有限,并且贫困人口数量庞大,其难以支付巨额医疗费用的问题,以及医疗服务可及性较差的问题等,都是医改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传统办法对此作用不大,我们需要用综合、系统的眼光,特别是要学会发挥网络、新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作用,才可能找到可行的办法。”
周牧之亦强调,在云时代规划医疗产业园区,一定不能忽视移动医疗、基因分析等先进理念、技术的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先进理念和技术就是产业园区的引爆点,能够吸引到更多、更好的国内外资源。”
粗放的医药产业园区
国内医疗产业园区正面临政府鼓励扶持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历史性机遇。
本刊记者获悉,中国目前医疗健康服务产业占经济的比重不到2%,处在产业完整化和价值链重塑阶段,政府正积极引导健康服务业的持续发展,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为此,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明确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在此背景下,国内医疗产业园区却面临同质化现象的困扰,亟待走出粗放式发展阶段。
据本刊记者了解,目前全国共有400余个省级以上医药产业园区,占国内省级以上产业园区数量的28%,医药产业园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产业领域则覆盖中药、发酵工业、生物制药、农业生物技术、生物芯片、有机合成、化学制药等领域。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规划师高海波说,现在已有80多个地区提出建设生物医药科技园,而国内已成立的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都纷纷把医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每个园区入园企业数量从30家到400多家不等。“可以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多为政府主导,园区的数量已超过美国,但是生物产业的产值只有美国的1/40。”高海波说。
镇江优势
在众多医药产业园区中,素有“天下第一江山”美誉的镇江具有自身优势。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是镇江生态新城规划机构之一。公司高级技术经理郄荣荣告诉《瞭望》新闻周刊,镇江生态新城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她分析说,镇江身处的长三角南京都市圈,是中国重要的国际性门户地区,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泛长三角转型与合作发展示范区,因此,镇江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第三产业发展,服务沿江开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无疑得天独厚。
同时,江苏是传统医药大省,医药行业是全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已形成包括药物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药品生产经营、物流配送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国际知名跨国制药企业如辉瑞、诺华、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拜耳、礼来等均在江苏投资建厂。江苏医药产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发展呈现集聚效应,形成四大医药板块,即泰州中国医药(600056,股吧)城、苏锡常医药产业带、南京药谷、连云港(601008,股吧)新医药产业基地。镇江生态新城规划中的医疗产业园恰位于泰州、南京、苏锡常三大医药板块的中心位置,在此发展医疗产业园可以起到衔接三个板块的作用,同时也可成为江苏省医疗产业轴上的重要节点。
在此基础上,镇江市为医疗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本刊记者获悉,镇江市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新兴产业“5+X”的重要内容即发展医疗产业。今年10月23日,为加快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发展,镇江市政府组织召开第十次企业家圆桌会议,明确提出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快规划建设健康医疗产业园,推动企业进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此外,镇江生态新城的规划也为医疗产业园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规划基础。在镇江生态新城的总体发展规划及近期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医疗健康园区、文化创意及设计研发模块,规划了集聚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研究机构、教育机构、酒店等各类设施的医疗产业园,拟提供全球最高水准的医疗服务、地域医疗及产业创新支持。
日本神奈川县立医院机构理事长、原日本国立癌症中心中央医院院长土屋了介堪称日本医疗园区设计的第一人。这位正着手整合日本神奈川县医疗资源、建设日本国家级医疗特区的资深人士对镇江医疗产业园区兴致颇浓。他指出,在老龄化的压力下,镇江生态新城的医疗产业园可通过小诊所与大型医院的有机配合,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即可得到便捷温馨的医疗健康服务,同时,镇江还可借助周边集聚的大学、研究所等资源,营造创新氛围,提供良好医疗保健服务。
日本东京大学特任教授、日本健康医疗开发机构理事横山祯德表示,中国与日本一样面对着老龄化、慢性病的双重压力,“如果说信息化、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那么它们也必然会改变医疗健康领域的现有格局,因此需要重视发掘信息化、互联网对医疗健康的价值。”
基于新技术的移动医疗系统
朱夫十分赞同横山祯德的建议。
在朱夫看来,目前绝大多数医疗服务都在医院完成,不断扩张的公立医院,以及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并且由于医疗需求不断增长,全世界的医生和护士几乎都是短缺的,而中国的医疗资源更为有限,特别是贫困人口(相对贫困人口)数量庞大,其难以支付巨额医疗费用的问题,以及医疗服务可及性较差的问题等,都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解决。
此种形势下,不少医药厂家、大型医院等,纷纷把目光投向互联网,通过开展线上医疗服务,兼顾一些服务患者的医疗数据分析,特别是在门诊预约、健康管理等方面,自发利用互联网填平医疗资源的鸿沟。
但据朱夫观察,这些尝试还停留在“各自为战”的阶段,尚缺乏系统眼光解决医疗问题的格局。“可以说,我们还没有把网络、新技术等的作用在医疗领域充分发挥出来。”朱夫表示。
朱夫分析说,从移动终端看,截至2014年1月底,中国移动客户总数累计达7.7亿户,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步入手机时代,而手机在健康领域的应用才刚刚开始;从物流网和网上支付看,淘宝、京东、圆通、顺丰等公司迅速崛起,并且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网上银行方兴未艾,但健康相关产业对其的利用明显不足;再从新技术的角度看,近年来,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制造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干细胞技术、基因技术、芯片技术、手术机器人技术等大多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这些新技术运用得当,无疑将大幅度降低医疗成本。“但目前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平台把这些新技术、新方法串联起来,任由它们各做一段,导致医疗领域在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上相对落后。”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在朱夫的设想里,应该形成一个移动终端+新技术+物流网+电子支付平台+网上药店+网上保险+社区、医院等内容的移动医疗系统,“这个移动医疗系统会是一个真正的网上医院,不仅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并且降低医疗费用,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朱夫举例说,比如检测怀孕,这在城市已经非常简单,但对边远地区群众来说,购买检测工具可能需要跑几十公里的路,如果通过手机订购、物流配送,可能足不出户就能满足相关需求,大大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再如,针对一些专门疾病,如艾滋病检测等,也可通过线上申请+物流网+自行检测+数据上传完成,让诊断的成本越来越低。
除此之外,这种综合性的移动医疗系统还可以对慢性病的监测和管理发挥巨大作用。以糖尿病为例,由于患病人群庞大,完全依靠医生进行相关管理显然不切实际,假如借助移动医疗系统,糖尿病患者用手机方便地记录和存储自己的血糖数据,并上传到网络平台,再由专业机构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反馈,就可能帮助患者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也免除了患者去医院的奔波之苦。
日本MTI株式会社董事长前多俊宏对此深有体会。MTI株式会社是日本最大的智能手机内容提供商,在移动医疗领域,其开发的女性经期管理工具LunaLuna在日本拥有700万会员。
前多俊宏告诉《瞭望》新闻周刊,LunaLuna是一款针对年轻女性用户的健康应用,该应用通过记录月经周期和基础体温来管理女性健康。用户可以通过LunaLuna手机版输入月经周期信息,系统生成每天简报推送给用户,通过邮件通知排卵日、孕期注意事项指导、进行安全期与危险期管理。
前多俊宏表示,IT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渗透应用,使日本的健康医疗领域发生巨大变化,用户、相关提供商、医疗机构乃至政府都分别从中获益。特别是对用户来说,健康管理变得日常化、移动化,个体即可自我查看、自我把握。据此,前多俊宏认为:“医疗健康的APP开发是智能手机内容提供最为契合的方向。”
StaGen株式会社董事长镰谷直之是日本染色体、痛风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本次研讨会上,他从染色体分析与个人健康管理的角度,介绍了如何将染色体分析技术应用到癌症、白血病、痛风、糖尿病等疾病治疗方面的进展和经验。
此外,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悄然发生转变。日本最大的食用油供应商、日清奥利友中国公司总经理吴坚从“大健康时代的保健产业”切入,介绍了日清公司开发的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在控制体重,以及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方面的案例。